人民网
人民网>>广西频道

兴安县湘漓镇:“六诊”法断“案” 有力化解矛盾纠纷

2025年07月03日16:07 |
小字号

在兴安县湘漓镇,各村村口每天热闹非凡,“人民调解员”值班“坐诊”,负责日常处理群众来访,为村民提供纠纷咨询、调解服务,村民们都热情地称他们为“村保姆”。今年以来,湘漓镇各村“村保姆”累计接待群众咨询800余人次,提供专业法律指导100余次。这是该镇为化解矛盾纠纷,创新推出的“六诊”工作法(问诊、下诊、坐诊、急诊、联诊、回诊)中的一环。

除了做好送上门的群众工作,湘漓镇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构建起“乡镇干部包大格、村委干部管中格、小队干部守微格”的三级网格员责任体系,坚持“问诊”“下珍”并行,主动关注村民微信动态,各网格开展常态化巡逻,实行线上、线下一起“向下跑”,主动问询“急难愁盼”,实行“村民吹哨,干部报到,下访解民忧”,在群众身边当场调解矛盾纠纷,做到“小事不出村”。

矛盾纠纷的发生不可预料,快速处置十分关键。湘漓镇建立“1小时应急响应圈”的“急诊”式应对办法,尤其是针对涉及群体的事件,坚决做到快速调解,防止矛盾激化扩大。今年年初,该镇洲上村委新堰塘村与灵源村委古吉塘村因饮水问题发生纠纷,现场集聚群众较多,经“村保姆”判断事态升级的可能性较大。镇党委迅速启动“急诊”程序,组织公安、司法、综治等部门联合处置,用了不到4小时平息冲突,事后并争取水利部门支持解决了季节性用水难题,促进两村百姓握手言和。

在兴安县民兵训练场修建项目的征地过程中,湘漓镇麦源村委黄泥坪与花桥村委上黄村发生土地权属纠纷,情况复杂。对此,湘漓镇开启“联诊”模式,协调自然资源、住建、司法等相关部门与本地乡贤能人组建的“调解智囊团”、村民代表进行多轮会商,制定出兼顾村民利益与项目推进的方案,妥善解决了涉及13户村民的群体性矛盾,体现了以多元共治为核心的“联诊”善治效能。

在村里化解矛盾纠纷时,多数情况下无法“一次到位”,需要多次努力。某邻里建房纠纷调解成功后,该镇工作人员在入户“回诊”的过程中发现双方因施工噪音问题再起争端,立即介入协调,一起商量施工时段,消除了矛盾反复的隐患。此外,还通过微信、电话、家访服务等方式对调解成功的矛盾纠纷及可能出现的新情况进行回访,逐一核实当事人满意度。

依托“六诊”工作法,兴安县湘漓镇累计化解邻里大小纠纷800余件,调解成功率88%,自然村矛盾纠纷同比下降5%,信访量减少10%,大量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有效助力和美乡村建设。(李艳、奚耀业)

来源:兴安县湘漓镇人民政府

(责编:周雨乐、许荩文)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