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广西频道

百色市右江区:聚人才之力 绘文旅融合新图景

2025年06月27日16:26 |
小字号

“广大朋友们,谁说红色文化只能静静欣赏?今天我要带你解锁百色起义纪念馆的潮玩‘新姿势’!”百色市右江区文旅推介官胡星在短视频中生动推介红色景点,获网友频频点赞。近年来,百色市右江区聚焦“人才强旅”,以技艺传承、以赛促训、产教融合培养人才,为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技艺传承,激发非遗人才创造潜能

黄湖出身木匠世家,作为广西乡村工匠,他一心传承木雕技艺。其工坊中《清风楼》等作品精美绝伦,代表作《木雕-蟹篓》以精湛工艺荣获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奖百花杯“银奖”,尽显右江木雕魅力。目前,右江区共有161名非遗传承人,从坚守30年的老手艺人到“95后”返乡创客,在“传承人+基地+高校”育才模式下,已构建起老中青传承梯队,推动扎染、土布制作等古老技艺在“传帮带”中持续焕发新生。

端午龙舟文化节上,游客在非遗摊位前驻足聆听麽乜传说,不远处壮乡歌舞展演区喝彩声此起彼伏。右江壮族麽乜制作、右江苏记凉茶等非遗项目以“可体验、可带走”的形式强势圈粉,单日吸引体验游客超2000人次。

近年来,右江区深耕“非遗+”融合赛道,通过设置非遗主题展区、手工艺摊点,将非遗项目融入活动,走向市场,累计开展歌舞展演等非遗体验活动350余场次,带动文创产品年产值突破300万元,不仅为文旅人才搭建锻炼展示平台,还形成“以人传艺、以技促旅、以旅富民”的良性循环。

以赛促训,释放文艺人才创新活力

“乡村振兴春雷动,壮寨处处换新装。”以“歌颂党的二十大”“乡村振兴”为题的山歌赛上,12支队伍亮嗓献唱,用悠扬山歌传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文化馆排练厅里,舞蹈编导刘芸正备战着百色市第八届文艺汇演,“文艺比赛年年有,既能跟同行切磋手艺,还能从别家作品里‘挖灵感’。我得把山里田间的故事变成带右江味,又能赛出彩的东西来。”

右江区以“培训+创作+赛事”为思路,以“文艺精品孵化工程”为抓手,构建人才培育链条,通过开展舞蹈创作等主题培训,组织文艺人才深入百色起义纪念馆等文旅地标采风。同时,邀请业内专家团队驻点打磨作品,成功创编《出征》《美丽的右江》等文艺精品20余个,获省级奖项8个、市级13个。其中《遇见福禄》MV带火乡村旅游,部分场景成为“网红打卡点”,实现以文艺作品彰显文化内涵,以文旅场景反哺文艺创作的双向赋能。

产教融合,构建文旅人才培育新生态

近日,龙景街道江凤村村民身着传统壮族服饰,以一首迎客歌迎来一批“国际小客人”。从学习传统陶艺制作到学跳竹竿舞,孩子们体验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欢声笑语回荡在青山绿水间。

“印象·那西”作为右江区乡村文旅的示范项目,通过构建“人才共育、资源共享、成果共创”体系,聘任5名专家教授为乡村振兴发展顾问,以艺术乡建模式建设扎染体验馆、陶艺体验馆等7个主题建筑,合作开发文创产品、特色餐饮等8个产业项目,目前已培育扎染技师等文旅人才30余名,提供本地就业岗位60余个,年接待游客5万人次,实现乡村振兴与农文旅融合双赢。

据悉,右江区正以承办2025年广西文化旅游发展大会为契机,持续推动“潮智聚才”人才工程建设,让文旅人才在大美右江绘出“景美、业兴、民富”的文旅融合新图景,右江区区委组织部的相关负责人表示。(张富诚、黄婕)

来源:百色市右江区委组织部

(责编:周雨乐、许荩文)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