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广西频道>>市县

阳圩镇创新“学访交保”四步轮换机制 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2025年06月27日09:48 | 来源:人民网-广西频道
小字号

近日,广西百色市右江区阳圩镇立足乡村振兴发展大局,创新推行驻村工作队“学、访、交、保”四步走轮换机制,顺利完成21名新驻村干部轮换工作,以制度创新保障驻村帮扶工作无缝衔接、责任压实到位,为乡村振兴事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座谈交流传经验,薪火相继促衔接

为确保新老驻村工作队员工作平稳过渡,阳圩镇充分发挥座谈交流的桥梁作用,组织召开镇村两级驻村工作队交接座谈会8场,带领全体队员集中学习驻村管理文件,明晰驻村工作的责任与方向。在座谈会上,有着丰富驻村经验的老队员从处理复杂村情矛盾的实战技巧,到与群众打交道的沟通艺术,再到正在推进的待办事项,都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新队员。

“伦楼村甘蔗生长,关键要掐准施肥保水的时间点。”老队员蓝生一边展示着记录详细的工作日志,一边对新队员陆国兵叮嘱,“今年四五月持续干旱,眼下蔗苗长势滞后,后续要加强巡查,必要时启动人工灌溉。”陆国兵认真记录,点头回应:“我会多往蔗田跑,跟老乡们讨教种植门道。”新老队员围桌而坐,对照各村产业地图,逐村分析发展优势与短板,确保新任队员快速掌握村情民情。

与此同时,阳圩镇建立起常态化学习机制,定期召开工作例会,围绕基层党建、耕地保护、产业发展等乡村振兴重点任务,开展岗前培训和专题辅导,通过“经验传承+专业赋能”的培养模式,帮助新队员快速完成角色转换。

实地走访察民情,“土办法”里觅良策

在为期一个月的交接期内,新老驻村工作队组成联合行动小组,秉持“群众的闲暇时间就是我们的工作时间”理念,充分利用傍晚、周末等群众在家的时段,以乡村夜谈、田间走访等接地气的“土办法”,深入脱贫户673户、监测户19户等重点对象家中。每到一户,老队员都结合实际情况,向新队员详细介绍帮扶重点、群众需求特点,并与新队员一同为每户制定个性化帮扶计划。

在走访阳圩镇巴部村时,监测户龙安辉拉着新队员李代伸的手焦虑地说:“我的孙女今年中考了,成绩不上不下的,就怕志愿填报出问题,耽误了前程。”李代伸轻轻拍了拍老人的手安抚道:“叔,您放心!到时候我把多方面的资源整合起来给您孙女作参考,一定把志愿填得稳稳当当!”

据统计,交接期间,工作队累计解决群众各类难题10余件,既帮助新队员迅速转变角色、熟悉村情、掌握基层工作方法,也有效密切了驻村工作队与群众联系,大幅提升了群众对新任队员的熟悉度和信任度。

规范交接明责任,清单管理保延续

为避免工作交接过程中出现遗漏,阳圩镇党委坚持问题导向,提前制定详尽的驻村工作交接清单,明确档案资料、项目建设等方面的交接要求,详细列明项目进展、待办事项、帮扶台账等内容,实现交接工作标准化、规范化。

在那等村的养鸡基地,作为村集体经济的重要产业,这里刚出栏的土鸡凭借优质口感赢得了市场认可。村集体坚持采用玉米等谷物和菜叶混合喂养的方式,保障了鸡肉紧实鲜嫩的品质。为确保成活率和肉质,原驻村第一书记黄咏梅总结出一套成熟管理经验:每日早晚定时检查食槽和饮水器,保障饲料与水源充足;遇到阴雨天气,及时翻晒垫料,预防病菌滋生。如今,新队员古鹏健接过接力棒,将在现有基础上,带领村民扩大养殖规模,持续为村集体经济发展注入活力。

强化保障暖人心,凝心聚力助扎根

阳圩镇着力构建“镇党委+村党组织”协同保障体系,由镇党建办统筹协调,全方位做好驻村队员保障工作。通过召开轮换座谈会、开展一对一深入谈心谈话,动态掌握队员思想状况,及时了解队员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并积极协调解决。

“刚到村里,人生地不熟,多亏镇里帮忙解决了住宿和网络问题。”新队员韦桂芬在谈心谈话中感慨,“现在住得舒心,工作起来也更有干劲!”镇党建办主任李会回应道:“有任何困难尽管说,组织就是你们最坚实的后盾,希望大家都能安心扎根,为乡村振兴出力。”

如今,一个月过去,新驻村工作队已迅速进入工作状态,各项工作正有条不紊地推进。未来,阳圩镇将继续秉持为民初心,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扎实的工作作风,在乡村振兴新征程上接续奋斗,奋力谱写乡村发展崭新篇章。(余佳芮 李怡 隆妍轶)

(责编:李敏军、许荩文)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