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智驱动深化产教融合 贯通体系培育技术人才

近期,由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主办、柳州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承办的第42届“五金”说课活动在广西柳州举行。活动以“数智驱动,素养筑基,中高本一体化培育未来新质人才”为主题,以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为主线,职业教育领域专家,中、高职院校代表,行业企业代表,共同探索职普融通、学生成长新通道,创新关键办学能力提升新路径。
柳州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史硕江、郭颖、黄杰、徐艺玮、张家佩5名教师代表在活动中做案例分享,展示了学校在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等方面的实践成果。
教师史硕江做案例分享。黄纯廷摄
学校教师史硕江以“适应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中职学校专业布局与建设的创新与实践”为题,系统展示了学校近十年来的专业建设创新实践。面对数字经济与产业升级双重挑战,学校构建“产教融合+数字赋能”双轮驱动模式:一方面深化与华为、柳工等龙头企业合作,通过教师挂职、技术攻关等方式储备机器人、物联网等前沿技术;另一方面打造“数据中台+大前端”数字化校园架构,建成全国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样板校,为新时代中职教育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学校教师郭颖以“知技并重,产教共生——构建中职计算机应用优质专业群”为主题,在案例分享中,详细阐释计算机专业群对接柳州工业互联网产业链的具体路径。专业群通过创新实践“知技并重、项目贯通”的育人模式,构建“互融共生”产教融合模式,打造“强基础+宽视野”的课程体系等举措,产教融合亮点突出,成为全国产教融合型专业,学生升学率、技能大赛国家级一等奖数量位于自治区前列,为服务地方经济和产业转型提供了有力的技术及人才支撑。
学校教师黄杰以“中高本衔接视域下中职新能源汽车专业建设的创新实践”为题,解析学校与上汽通用五菱共建的“双主体六共同”协同机制。学校新能源汽车专业的设置紧密对接国家政策与区域产业需求,教学改革引入AIGC技术,打造混合式教学模式和多维动态评价体系。构建校企师资双向互通机制,共建“大师+名师”双领航教学团队,双师型教师占比达82.5%。学生技能提升显著,专业获评广西A类优质专业建设立项,成为产教融合典范。
教师徐艺玮做案例分享。黄纯廷摄
学校教师徐艺玮以“工业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的计算机应用专业基础课程改革实践”为主题,展示了《程序设计基础(Python)》课程的创新建设路径。针对柳州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对于计算机专业人才提出的新需求,课程突破传统学科体系,构建“运行程序→集成开发”技术链,将工业智慧物流等6大真实场景转化为递进式教学项目,构建了“项目进课堂、成果进企业”的产教融合生态闭环。
教师张家佩做案例分享。黄纯廷摄
学校教师张家佩以“聚焦工作过程导向,筑牢技能根基——《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管理及维修技术教材建设思路》”为题,针对《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管理及维护技术》教材建设作说明。教材采用工作手册式结构,按照“项目化、任务式”的方式编排,通过模拟真实工作场景中的项目或任务,引导学生“学中做”“做中学”,及时将行业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纳入其中,并将科技报国、安全规范、绿色使命等思政元素有机融入教材内容。最后采用“三维目标立体化评价”的过程性评价方式,实现知识、技能、素质的量化评分,有效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现场点评专家组对学校在产教融合、中高本贯通培养及数字化教学方面的实践成果给予充分肯定。活动结束后,学校教务处同步组织校内五金说课专题培训分享活动,通过展示优秀案例经验,进一步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持续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创新。
未来,学校将持续面向国家战略、产业发展、企业创新等社会需求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着力提升学生创新能力,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贡献“柳一职”力量。(徐艺玮)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