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州稻田打响“绿色保卫战” 智能诱杀织密防虫害网络

眼下早稻已进入分蘖期,病虫害防治尤为关键。今年以来,玉林市玉州区积极推广应用智能光控灭虫灯、食诱瓶等多层次防治方式,打响了病虫害“智慧阻击战”。这套“光食双诱”绿色防控体系,正成为当地“虫口夺粮”、守护稻田生态的新利器。
在玉州区仁厚镇茂岑村的500亩高标准生态农田里,48盏智能光控灭虫灯与1500个食诱剂装置组成的绿色防控网,为水稻生长撑起生态保护伞。农技人员在田边布设食诱剂装置,将壶状塑料瓶固定在支架上,精准插入田间,保持50~80厘米高度,每亩均匀布置1~3个。
玉州区植保站站长文洪波介绍:“这个诱瓶里面放置有食物诱包,通过散发特殊气味吸引稻纵卷叶螟成虫,从瓶底飞进去后就出不来,然后就被杀死了。”
食诱瓶能同时诱杀稻纵卷叶螟雄雌成虫,以此阻止其交配产卵生出幼虫。据农技人员介绍,稻纵卷叶螟幼虫危害极大,它们缀叶成纵苞,躲藏其中啃食禾苗,从而妨碍水稻正常生长,影响开花结实,甚至枯死,最终导致产量减少。
捕获仓内,已有密密麻麻的成虫落网,落网的成虫在食诱瓶中蹦跶不了多久便会死亡。瓶内药包药效可持续约1个月,后期只需清理更换药包即可,大大减少了人工成本和农药的使用。
“通过农业农村局的技术指导,农田加装了灭虫灯、防虫灯这样的绿色防控,少用了化肥农药,减少了对农田的危害,也降低了成本,提升了产量,增加了我们的收入。”广西高盛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欧标高兴地说。
夜幕降临,稻田边缘的智能光控灭虫灯自动亮起,稻纵卷叶螟成虫被紫色的灯光吸引,“飞蛾扑火”般涌来,触网后立即触电身亡。智能光控灭虫灯385nm的峰值波长精准锁定害虫活跃时段,每晚5小时执勤,单灯覆盖20亩农田,诱杀效率远超传统设备。
文洪波介绍说:“这个杀虫灯是通过自然光智能控制开关时间的,利用害虫的趋光性,通过黑光灯的光源来引诱害虫扑灯,随后通过频振高压电网来触杀。”
智能光控灭虫灯与食诱剂装置集中布设形成网格化布局,配合构筑一道“诱杀屏障”,双重防线不仅大幅降低虫源基数,更让病虫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每亩用药量减少20%。(李荣、刘丹萍、赵宇龙、陈佳佳)
来源:玉州区委宣传部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