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北区港城街道:干群齐力抗旱 解田“渴”护粮仓

抗旱减灾,“渴”不容缓。连日来,面对持续高温干旱天气,港北区港城街道干部群众齐心投入抗旱工作,打好抗旱“组合拳”,千方百计广辟抗旱水源,全力保障群众生活和农业生产用水,努力将旱情的影响降到最低。
4月17日,在港北区港城街道旺岭村旺北屯田间,当地村民正引水灌溉、耙田翻耕、移栽秧苗,田间地头一派忙碌春耕景象。水渠边上的大水管源源不断地供水,村民直接把抽水设备放置到出水口处引水进田。村民们表示,这些水来之不易,是从500多米外的党员黄福盛家中的深水井引过来的。
据了解,4月16日,旺岭村村干部、屯理事会联系黄福盛,征求他将水井水给村民解决旱情。经黄福盛同意后,当天村干部、屯理事会组织村民埋管、铺管,当晚十一点通水了。该水井每小时可供水八十吨,能有效缓解旱情。“现在有水耙田插秧了。”看着干涸的农田有水灌溉,村民悬着的心也终于落下了。
除此之外,旺岭村旺新屯还利用沿江优势,从郁江边抽水,争分夺秒24小时不间断为村民“补水”,确保每个生产队农田都有水。目前旺新屯已抢插秧苗面积达80%以上。
“村里每个屯都有抗旱启动资金。村干部发动群众自筹资金购买抽水设备、水管等抗旱物资,采取‘水泵抽水到田、水管接水到田’等措施分类开展抗旱工作,并对旱地农作物进行浇灌护苗。”旺岭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梁初权说。面对干旱,旺岭村还为各村屯安排了抗旱经费,制定了周密的调水配水计划,抢抓农时,为春耕生产、抗旱护苗提供充足水源。
为全力做好抗旱保春耕工作,港城街道以“党建引领、网格发力”为核心,迅速启动抗旱应急响应机制。通过“街道—村(社区)—组(屯)”三级联动机制,划分抗旱责任网格,指导农户精准灌溉。同时,统筹调配柴油机、水泵、输水管等设备10余台(套),铺设临时供水管道10余公里,增强水源保障能力。此外,还积极组织群众开展抗旱自救行动,发动群众自筹资金购买抽水设备、水管等抗旱物资,共同做好抗旱工作,尽可能减少干旱缺水影响。截至4月17日,港城街道完成早稻插秧面积约6000亩。(陆宏夏 谢海兵 李汝杰)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