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解+普法”为乡村善治注入法治力量

近年来,横州市人民法院校椅法庭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积极融入基层社会治理,积极探索“调解+普法”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新方式,努力以法治促自治、保德治、助善治。
真心为钥叩开心门灯
“谢谢法官,真情化解矛盾纠纷,不仅化解我的心结,还给我进行了一次生动的普法!”农大姐感慨道。
4月9日,校椅法庭成功调解一起民间借贷纠纷案件。闭婶与农大姐原是同村关系不错的朋友,农大姐以资金周转为由多次向闭婶借款40000元。后闭婶多次催要还款无果,无奈之下诉至校椅法庭寻求帮助。承办法官了解案情后,考虑到双方本有着较深厚的感情,若不做通双方思想工作直接判决很可能让双方关系走向破裂。本着“案结”也要“事了”的想法,法官在征得双方同意后开展现场调解。
调解过程中,法官采取“背对背”调解的方式倾听他们的诉求与困难,从邻里和睦相处的角度出发与双方当事人沟通,向农大姐释明相关法律法规及逾期不还款的法律后果,软化对立情绪的同时,积极与闭婶协商,寻求一个合理的还款方案。在承办法官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调解下,双方选择各退一步,最终达成和解协议。
审判的目的不是“结案了事”,而是“案结事了”。化解邻里纠纷时不仅要考虑法律效果,还要兼顾社会效果。校椅法庭讲好每一个“远亲不如近邻”的故事,以理服人以情疏结,成功化解纠纷,实现了案结事了、政通人和。
建立“法庭+村委”多元调解联动机制
“希望法庭能够发挥专业优势,帮助我们村干部在调解工作中碰到的难题给予专业的法律知识指导,让我们的调解工作既有法律支撑,又讲人情道理,让当事人心服口服。”石井村党委蔡书记建议。
4月8日,校椅法庭庭长覃春园带队到石井村委会,与村委会干部开展座谈,围绕常见的邻里纠纷、土地纠纷等法律问题,共同探索“法理情融合”的基层矛盾化解新路径,推动“法治赋能、多元共治、源头预防”基层治理提质增效。覃春园庭长表示,“对村委会调解工作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将以案例形式进行普法宣传,不定期到村委会进行法律培训,提升村委调解工作的规范化、法治化水平,与村委会共同努力,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阶段”。
让法治之光撒满花乡
人民法庭作为司法服务群众和参与基层治理的“触角”,普法是其与生俱来的职责使命。针对辖区是茉莉花主要种植区、花茶企业多的特点,4月9日,校椅法庭主动走访广西顺来茶叶有限公司、横州市长海茶厂,开展“法治体检”活动,帮助企业梳理劳动用工、购销合同等环节的法律风险,提出针对性建议,为企业提供常态化法律服务。
时值茉莉花种植季,校椅法庭干警走进中华茉莉园,将编写的茉莉花种植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案宣传手册发放给农户,用当地语言向农户讲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农村土地承包法》等涉农法律知识。针对农户关心的“购买的农药是假药”等问题,现场答疑解惑。
下一步,校椅法庭将持续推动司法服务下沉,常态化开展以案释法、调解培训等活动,让新时代“枫桥经验”在基层生根开花,为乡村振兴注入法治动能。
来源:横州市人民法院校椅法庭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