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广西频道>>市县

大新县昌明乡东风村的山水蝶变与振兴密码

2025年04月16日10:55 | 来源:人民网-广西频道
小字号

清晨六点,朝雾还未散尽,广西崇左市大新县昌明乡东风村3000亩坚果树、3500亩八角林已泛起层层绿浪。村民黄开戴着草帽穿梭林间,手中的笔记本正记录着果树的生长数据。远处,蜿蜒的通屯水泥硬化路上,农特产品运输车缓缓驶过,车身上“振兴东风”的标识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这片曾因“九分山地一分田”“无法机耕只能羊耕”而困顿的土地,如今正以生态为底色、产业为笔墨,书写着乡村振兴的壮美诗篇。

山水焕新颜:从荒山到金山

东风村的自然画卷,是一部人与土地的共生史。淰驮屯的金花茶树见证了百年沧桑,母株的成功移植成就了一方水土的兴旺茶产业,成为生态保护的现代注脚。曾经的泥巴烂路化作约40公里环山通屯硬化道路,蜿蜒穿行于西大明山自然保护区之间;460盏太阳能路灯点亮了山村的夜晚,宛如繁星坠落人间。

在这片“林地多耕地少”的土地上,澳洲坚果的崛起堪称奇迹。在后盾单位广西商务厅的协调指导和资金扶持下,村党总支部书记农绍宗带领村辖区党员群众开荒拓土,将1300亩桉树林改造成澳洲坚果种植示范基地后扩种至如今的3000亩,并引入薛氏智能滴灌系统精准灌溉;将3500亩八角矮化嫁接完成试点1200亩,提升棵产超20%;每年联系对接完成订单式全量统销统购,不断提升“东风坚果”“东风八角”的品牌效应。2024年,全村坚果、八角产量突破16万斤、50万斤,总产值超300万元,曾经的荒山化身“绿色银行”。村民覃志宏抚摸着挂果的树枝感慨:“以前种其他农作物只够糊口,现在一棵坚果树、八角树就是一本小存折!”

人文织锦绣:从乡愁到新风

东风村的人文肌理,浸润着传统与现代的交响。

书香润心田:改造一新的农家书屋里,村委副主任凌国南正与青年党员共读《广西勤廉先进个人风采录》。廉洁读书角、家风故事分享会、周末阅读营……扫码即可聆听背后的奋斗故事,让清廉之风与文明乡情深度融合。

双拥铸村魂:每年由乡土人才自筹经费举办的庆“八一”暨丰收节大型文艺汇演,是东风村最沸腾的时刻。邀请原广西军区文工团的老兵们跨越千里,与村民共唱《我和我的祖国》《部队阿哥立新功》;知名乐队木棉组合的歌声《呗侬情深》《侬垌歌》响彻山林,农家五色糯米饭的香气裹挟着军民鱼水情。41名退役军人成为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退役军人黄权开带领板扭屯发展生态养殖,将军事化管理融入生产,打造出“退伍不褪色”的致富样板。

技艺传薪火:苦丁茶制作技艺在东风村已得到几代人的传承延续,每到采摘时节,各家各户都各自施展手艺,比拼炒茶成效。看着覃家阿婆的手在铁锅上翻飞,采用古法炒制苦丁茶,现场观摩的观众不断惊叹:“这双手会跳舞!”

发展绘长卷:从破冰到腾飞

东风村的振兴之路,是一部“党建引领+产业创新”的奋斗史诗。

党建领航:驻村第一书记覃新宇用脚步丈量民情,遍访132户脱贫户(含监测户),2023年、2024年争取近800余万元帮扶村辖10个自然屯实施人饮工程、村屯道路、村屯美化、林下“一地多产”等项目建设。他大力推动村党总支部与广西商务厅和大新县水利局、大新邮政公司结对共建成效,培养了20多名致富带头人,建立“村合作社+致富带头人+脱贫户(农户)”模式,让林下种养殖产业产值超过预期100%。村党总支部获评“自治区四星级党组织”“崇左市先进基层党组织”,成为带领群众攻坚克难的红色引擎。

科技赋能:在智慧鸡棚内,观测设备实时监测山林中土鸡们的呼吸节律;在村集体经济公司服务点里,坚果、八角、苦丁茶、蜂蜜、笋干等农特产品通过“互联网+”销往外地。曾经的“信息孤岛”如今网络全覆盖,村民用手机观看山货采收过程,订单随着无人机巡田的轨迹飞向云端,实现低碳生活“绿富同兴”。

未来可期:青山不负追梦人

夜幕降临,文化广场的大频喇叭传声:当季农产品成交额6.6万元,空气质量指数持续优级。板扭屯“筑梦亭”里的留言簿上,广东江门设计师写道:“这里让我看见乡村振兴的另一种可能。”

站在村委3楼的观景廊远眺,坚果树、八角林随风起伏如碧海,面前河道流水在夕照下流淌金光。东风村妇联主席、致富带头人赵梅英的手机响起提示音——售出50罐百花野蜂蜜、71罐金花茶、13斤野灵芝。她望向远处正在采摘务农的村民,轻声哼起山歌:“山路弯弯变通途,绿叶结果金满筐……”

东风村的故事,是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协奏曲,更是新时代中国乡村破茧成蝶的生动缩影。这片土地上的每一次蝶变,都在证明:当传统智慧与现代文明深情相拥,乡村振兴的答卷必将写满希望。(梁忠琼 黄秀祥 蒋云丽)

(责编:李敏军、许荩文)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