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川县特殊教育学校培养培智学生预就业能力有新招

“我家那个儿子李墩(化名)能主动煮早餐给我吃了,味道还不错,他说等明年毕业了在街上开个早餐店。”4月10日早上,玉林市陆川县特殊教育学校刚打开校门,吴大妈就兴匆匆地跨进来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黄校长,黄校长笑着说:“好啊,等明年他开早餐店时我带老师们去捧场。”
前几天,该校组织高年级培智学生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预就业技艺大比拼活动。
当天早上,师生们把各种物件和食材搬到学校大操场及指定的操作位置。在手工艺区,学生们正精心制作着扇子;厨艺区,学生们在老师指导下进行卤味,忙得不亦乐乎。
活动结束后,还剩下一些食材,李墩要求拿一些回去做给妈妈吃,随后才有了开头的一幕。
这个场面只是该校开展众多活动中的一个片段。
“特殊学校”必须采取特殊的教学方式。据了解,该校坚持以“生涯教育”为理念,积极推进培智学生“双师、两坊、三课”预就业教育模式。学校先根据培智学生预就业能力评估情况分层,再根据学生爱好特点分类实施三类课程,引导培智学生在坊中进行预就业教育实践。为此,该校实行了家、校、社结合,以自治区、玉林市就业创业大赛为切入口,与酱油厂、卤味店、福利院等爱心企业单位对接,老师有目的有计划分别学会不同的技能,然后为培智学生提供个性化生涯规划与预就业实习实训机会。
近年来,该校通过“双师、两坊、三课”预就业教育模式持续推出新作品,目前已向全区推出团扇、麻布袋、钻石画、木板画、手工串珠、马勺、脸谱、手工唇膏等8类助残就业产品。培智学生毕业后有的在玩具厂上班,有的在服装厂上班,有的经营餐饮店……据统计,近三年九年义务教育毕业的培智学生有33人,其中用学校学到的知识实现就业的有10多人,其余的基本能煮饭炒菜生活能自理,真正实现了生涯自立,大大减轻了家庭、社会、政府的压力。(黄燕)
来源:陆川县委宣传部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