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广西频道>>科教文卫

广西师大马克思主义学院:

以“四维加法”激活培根铸魂“神经末梢”

2025年04月08日16:39 | 来源:人民网-广西频道
小字号

广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深入贯彻新时代人才培养要求,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传承陈望道先生追求真理、传播马克思主义精神为指引,探索出“四维加法”模式,打造“望道集群”品牌,走出一条“科研-教学-社会”一体化的大学生理论素养提升可持续发展道路,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有益经验。

“高端讲座+专题沙龙”,望道讲堂打通博采众长的“主动脉”。马克思主义学院开设学术品牌“望道讲堂”,邀请校内外知名专家讲学交流,常态化开展系列学术活动。引导学生聚焦重大决策部署,推动理论学习、阐释能力提效提质。同时,举办“望道”系列学术沙龙,为学生提供自我展示、自由讨论平台,助力青年学子提高学术素养、传承优良学风、激发创新精神,逐步形成“学术共同体”,提升青年学生学术素养,拓宽学术思路,创新研究观点。

“学科赋能+理论研究”,望道研习社锻造潜精研思的“强引擎”。依托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和广西一流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平台,成立“望道研习社”,以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为主体,将“育人”“育才”相结合。理论指导老师组织社团成员围绕国家重大战略、自治区党委、学校党委的中心任务以及热点话题研讨学习,提升成员理论知识获取满足感和理论思维升华感,实现理论涵养质变,取得显著学术成果。近年来,理论成果高质量产出,《求是》杂志刊发学院硕士研究生党员给编辑同志的来信《砥砺“自找苦吃”的精气神》。研习社针对不同青年群体的异质性特征,分层分类做好党的创新理论青年化阐释,使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在青年头脑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推动理论武装到使命感召再到引领不同青年群体共同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如通过《一出好“戏”》思政微电影,以“两个结合”为切入点,展示青年学生奔走在大学校园、田间地头、乡村戏台,运用所学知识和实际行动让“年深岁久”的彩调文化注入新的活力。

“丰富载体+有效供给”,望道宣讲团共谱宣教润心的“主旋律”。组建“望道”理论宣讲团,采取“1+20”即1名宣讲团成员结对指导20名马院学生的方式,点与面结合的模式,宣讲团成员负责学院层面宣讲,指导学生深入班级、社团、宿舍开展宣讲,并按“生源地”原则返回家乡宣讲。根据不同对象、群体需求,用通俗易懂语言释疑解惑,使宣讲贴近群众、生活、思想,为机关干部、人民群众提供丰盛理论“大餐”。同时,优化服务供给,将宣讲专家擅长题目分类汇编,各地市、单位“点单”,专家“接单”上门宣讲,提升宣讲针对性和实效性。

“服务社会+阵地拓展”,望道书屋擘画多元共建的“新图景”。在乡村振兴一线援建“望道书屋”,学院在对口帮扶的资源县瓜里村建成的书屋,是集党员群众阅读学习、党建文化建设、学习强国线下体验、党史国史宣传教育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文化服务空间。探索“1+3+N”工作模式,以“望道书屋”为核心,高校资源、乡镇党委、党员群众三方联动,开展党的创新理论、民族理论政策法规宣传等活动,助力农村基层党支部建设,增强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影响力和感染力。充分发挥全国高校思政课“手拉手”集体备课中心、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学名师工作室(广西师范大学)等平台优势,通过志愿支教、送教下乡等方式深化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依托“地方出题,‘望道团’答题”的形式,结合地方需求与实际问题开展主题调研活动,引导专家学者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引领青年学生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浪潮之中。(赵剑光、凌小萍)

(责编:周雨乐、许荩文)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