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甘服公司打造糖料蔗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样板

在南宁市武鸣区府城镇福良村,广西农机服务集团所属广西甘蔗生产服务有限公司(简称“广西甘服公司”)倾力打造的3500亩糖料蔗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以下简称“福良基地”或“基地”)正焕发出现代农业的蓬勃生机。基地以科技创新为引擎,通过“农机+农艺+数字”的深度融合,构建起覆盖“耕-种-管-收-运”全链条的机械化生产体系,致力为丘陵地区甘蔗机械化生产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广农方案”,助力糖业高质量发展。
破题攻坚,科技赋能破解产业瓶颈
面对南方酸性红壤这一制约甘蔗生产的天然屏障,广西甘服公司以福良基地建设为契机,联合华南农业大学、广西大学等高校依托“华南强酸性耕地土壤改良与提质增效技术模式与应用”项目,打出“土壤改良组合拳”。
基地采用生物炭基改良剂、耐酸微生物菌剂等绿色材料多管齐下方案,优化土壤改良,实现土壤pH值提升0.5个单位以上,有机质含量增加10%,有效缓解了铝毒和重金属活性问题。配合智能滴灌系统,实现水肥精准调控,使水利用率达95%(较传统漫灌提升40%-60%),肥料利用率提高30%-50%。同时,建立“种养循环”体系,通过蔗叶粉碎还田技术促成“秸秆变肥”循环,创制高腐殖化、高值化生物有机肥,为甘蔗健康生长奠定了坚实基础。
机械革命,量身定制丘陵农机解决方案
为解决广西丘陵地貌“有好机难用”和“无好机可用”两方面难题,广西甘服公司福良基地以“宜机化改造+智慧化升级”为核心,系统推进基础设施与装备配套建设,形成覆盖“耕、种、管、收”全流程的机械化支撑体系,为甘蔗机械化生产提供“样板间”。
在农机研发方面,广西甘服公司依托福良基地参与“甘蔗农机农艺融合规模化生产技术示范”“小型整秆式智能甘蔗联合收获机试验与示范”“小型甘蔗割堆收获机械装备研发与应用”等多个科研机构涉蔗农机具研发项目的应用推广,与广西双高农机有限公司等民营企业联合试验蔗种盲切机、双芽段种植机、培土施肥机等农机设备,共同探索甘蔗生产管理各环节各类农机具适应性、通用性等难题,优化糖料蔗良种良法等农艺提升,通过提升农机使用率、服务效率,实现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与降本增效的双重目标。
在宜机化改造方面,针对广西丘陵山地特点,实施地块“小并大、短并长、陡变缓、弯变直”等宜机化改造,移除田间障碍物,铺设缓坡排水沟,将地块坡度控制在15°以内,有效满足机械化作业需求。通过优化机耕道布局,建设宽3.5米、主道转弯半径8米以上的标准化道路网络,使基地有效耕作面积提升18%,有助于解决地块碎片化难题,确保农机“下田无忧、通行无阻”。
此外,基地还配备建设智能农机库棚、维修站点及培训教室,提供机具存放、保养教学、实操演练等一体化服务,年培训各类农机手、“蔗海尖兵”各类技术骨干超300人次,为机械化推广提供人才保障。
数字赋能,擘画甘蔗产业新蓝图
为加强基地精准化、标准化、数字化管理,广西甘服公司成立了由农艺师、机械师等专业人员组成的基地管理专班,采用“网格化+专班制”管理模式,将基地科学划分为50个标准化作业单元,每个作业单元配备专职管理员,负责日常巡查、数据采集和问题反馈,确保管理无死角。
广西甘服公司负责人表示,2025年公司将依托广西农机服务智慧云平台,进一步完善数字化管理平台建设,以智能化为重点,在基地部署土壤墒情监测站、气象站及虫情测报灯,实时采集土壤pH值、温湿度等数据,通过田间物联网传感器和大数据分析实现“感知-分析-决策”的闭环智能管理。
平台完善优化后,管理专班还能通过数字化平台为每个作业单元建立数字化档案,监测运行数据,远程调度农机作业,实现甘蔗生产全程可追溯。
展望未来,从“示范田”跨越到“产业林”
“我们将积极引入先进生产技术和优质资源,寻求更多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创新力量,升级打造福良基地,联合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自主创新模式,示范带动拓展多个万亩级现代化甘蔗产业园,推动糖料蔗产业向智能化、规模化、高效化迈进。”广西农机服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庞昌玉表示。
从机械轰鸣的春耕现场,到硕果累累的丰收时节,福良基地建设1年多来,每一寸土地都见证着现代农业的蓬勃生机。广西农机服务集团广西甘服公司正以“全程机械化”为笔,以“科技创新”为墨,绘就一幅糖料蔗产业振兴的壮美画卷,通过“良田+良种+良法+良机”深度融合,持续为广西糖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质生产力。(黄清平 覃陆梓柔)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