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浦:“税”力量助力小衣架“乘风破浪”闯世界

衣之霓裳,架于栋梁。一个小小的衣架,看似毫不起眼,却让一个不沿海、不靠边的广西桂北小城——荔浦市走出了一条世界衣架“荔浦制造”的向海图强开放发展之路。
桂林市荔浦市积极将衣架家居产业作为荔浦融入广西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经营便利地的“区域产业名片”,不断刷新荔浦“中国衣架之都”金字招牌。在这期间,税务部门高效优质的服务,及时落地的税费支持政策,为衣架家居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税惠赋能,点燃创新引擎
荔浦衣架产业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经过30多年的创新发展,已经成长为拉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大产业。当地衣架企业积极探索机械化、自动化的生产技术,谋求更高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30多年前,我们生产20万根衣架要一年时间,现在通过自动化制造只需要一天!”桂林裕祥家居用品有限公司负责人覃元高说。
为推动企业创新发展,荔浦市税务局利用“线上+线下”模式双向发力,线上通过税企互动平台、税企微信群等方式及时解答企业遇到的难题,线下通过实地走访调研、税企座谈会等方式精准速递税费优惠政策,让税费优惠“红利账单”变成企业的“研发清单”。
桂林裕祥家居用品有限公司负责人覃元高表示,“从手工制造到半机械化,再到自动化制造,每一次的创新升级都需要大量的投入。我们企业近两年共投入研发费用1400余万元,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优惠405万元,有效缓解了企业的资金压力,让我们更有信心进行创新研发,提高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税惠赋能,畅通产业链条
凭借对技术创新的不懈探索和对产品的严苛把控,荔浦衣架终于成为衣架行业标杆,起草制定了木制、竹制、布艺、浸塑、铝合金、植绒、橡塑、木塑等八大衣架系列产品国家轻工行业标准,突破了衣架产品由荔浦生产到“荔浦制造”。
成为行业标准制定者后,荔浦衣架产业的经济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加强。荔浦市依托行业龙头企业,不断吸引集聚上下游配套企业,构建涵盖8大配套产业、200多家配套企业、3000多个特色产品的衣架家居产业体系,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业链集群。
为促进衣架产业链创新发展,荔浦市税务局积极作为,打出系列“组合拳”。一方面,精准落实税收优惠政策,针对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在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小微企业税收减免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减轻企业负担,释放发展活力。另一方面,加强税收数据分析,深挖数据价值,精准对接产业链供需,为企业牵线搭桥,助力企业打通堵点、畅通循环,全方位护航产业链稳健前行 。
税惠赋能,增强出海动力
走进桂林华海家居用品有限公司,一片忙碌有序的景象。工人们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各项工序,切割、组装、挂钩烤漆、贴签打包装箱等工序一气呵成,每条生产线都开足马力,衣架源源不断地产出。
“2024年企业生产衣架1.05亿支,产品出口到欧洲、美洲等地,占主营收入的75.2%。税务部门主动上门提供个性化税收辅导,帮助我们熟悉有关出口规定,手把手辅导我们计算退税金额,为企业发展提供了真金白银的税收支持。”桂林华海家居用品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叶燕菊表示,政策落地,资金落袋,是企业加速发展的底气。2024年,华海企业累计享受出口退税1460万元,加快了企业的资金回笼速度和资金使用效率,增强了企业“出海”信心。
目前,荔浦市衣架生产企业达330多家,其中规模企业37家,生产特色产品3000多个,年产量超40亿只。产品80%以上出口欧美、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产量和出口量均占全国市场份额约70%以上,年出口交货值超50亿元。现在,全中国家庭里每10个衣架就有7个是荔浦制造,荔浦也成为当之无愧的“中国衣架之都”。
桂林市税务局将充分发挥税收职能作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坚持“走访调研+精细服务”工作模式,打通税惠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让税惠红利成为地方产业发展的“源泉动力”。(李妮媚、于茜)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