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广西频道>>市县

崇左市江州区:甜蜜生活“蔗”里来

2025年04月03日08:24 | 来源:人民网-广西频道
小字号

一片片蔗地播种希望,一栋栋楼房错落有致,一家家民宿吹响“集结号”。春日,走进广西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崇左市江州区卜花村,呈现在眼前的是一派繁荣发展的新农村景象。

“五十六朵鲜花共栽一个盆,五十六棵翠竹共连一条根。”当地群众在村级同心文化广场传唱山歌,描绘美好生活。

“村里家家户户建起了新楼房,许多农户买了小汽车,都是甘蔗的功劳。”卜花村村民陈庆华说起甘蔗,脸上洋溢着喜悦,一根甘蔗,让壮乡各民族人民的好日子放在歌里过。

江州区人口43.5万,有壮、汉、瑶、苗等8个民族,是崇左市唯一城区,甘蔗种植面积115万亩,具有“中国第一甜县”的美誉。“2024/2025榨季,江州区产蔗550.32万吨,产糖72.83万吨,16万蔗农人均种蔗收入达到1.8万元。”江州区糖业局局长金琪辉说。

通过一根甘蔗,江州区实现特色产业与民族团结相互融合、相互促进,不断夯实民族地区发展根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让各族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江州区罗白乡益兴糖料蔗500亩核心示范基地里,一棵棵蔗苗破土而出,向阳生长。甘蔗地里,物联网数据采集箱在线工作。“通过数字化管理平台,每一块甘蔗地的土壤、湿度、肥力、病虫害情况等,都被实时监测,全天候守护甘蔗的生长。”基地管理人员陆光艺说。

日前,广西农机部门对外宣布:广西在崇左市江州区罗白乡益兴糖料蔗基地加快建设甘蔗智慧农场。

“罗白乡益兴糖料蔗基地依托中粮集团,携手中国工程院院士技术团队,采用‘产学研用’结合模式,花了一年多时间创建广西首个甘蔗智慧农场,为蔗糖生产提供全流程智能化解决方案。”江州区农业机械化服务中心副主任李冠春说。

江州区推进良种化改造,建成广西甘蔗脱毒种苗研发中心及广西首个甘蔗区域性良种“育繁推”一体化基地,实施12个片区2万亩良繁基地,培育壮糖6号、桂糖42号、桂糖44号等品种,有力破解种业“卡脖子”问题,被农业农村部批准认定为区域性甘蔗良种繁育基地县(区)。

开行、放种、浇水、铺管、培土……江州区濑湍镇六京村一块甘蔗地里,甘蔗种植机来回穿梭。“甘蔗机械化种植效率高,一个小时可以完成种植2亩左右,种植成本比人工节约200元左右。”蔗农陆荣明说。

江州区加快机械化生产,推广宜机化糖料蔗标准化种植模式,建成17个甘蔗分步式除杂中心,糖料蔗耕种管收综合机械化达76.4%,获评为全国甘蔗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区)。

落户广西江州区新和镇的广西华绿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包装车间里,工作人员熟练地分拣、打包、装箱,自动化机器和人工默契配合,现场一片繁忙景象。“我是新和镇人,在家门口上班,每个月有5000元收入,还有‘五险一金’,还可以照顾家里,挺满足的。”工作人员黎细梅说。

和传统的养菇不同,这里的蘑菇主要以丰富的蔗渣、甘蔗尾叶等资源为原料,通过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式进行生产,并通过冷链物流走进千家万户。

据了解,广西华绿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是江州区重点引进的蔗糖循环产业项目,目前公司一期有8条生产线,满产后每年可生产食用菌10万吨,产值超10亿元,二期项目今年年底可部分交付,建成投产后将增加产值15亿元。

江州区围绕甘蔗全产业链,做大做强做优5家制糖企业,并在企业成立就业帮扶车间,解决当地群众1.8万人就业,其中脱贫户1300人,实现每人月工资收入3000-4000元。发挥中粮崇左糖业研发注射级药用蔗糖,打破欧美技术垄断的示范带动效应。加快食糖精深加工、蔗渣造纸和生物质发电、糖蜜生产化工产品开发和利用等蔗糖深加工和糖业循环经济发展,全面拉长产业链。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推动蔗糖产业高质量发展,让边疆民族地区的群众过上好日子。”江州区人民政府相关负责人说。(陆华勇、刘保全)

(责编:沈泉池、许荩文)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