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医科大学智能医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让雷锋精神在志愿服务中绽放时代光芒

近日,桂林医科大学智能医学与生物技术学院以“青春志愿行,实干建新功”这一主线,结合自身学科特色,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学雷锋实践活动。通过劳动教育、文化传承、健康服务及科普创新等多元形式,引导青年学生践行新时代雷锋精神,营造浓厚的志愿服务氛围。
学院以团支部为单位,采用“学、思、行”三位一体的主题团日活动模式,进一步深化雷锋精神内涵。此次活动覆盖学院18个团支部,参与学生累计达600余人,不仅增强了学生对雷锋精神的理解,还切实筑牢了学生的思想根基。其中,医学生物技术高职2024级团支部创新开展“公园清洁+生态科普”行动,组织20余名学生赴桂林山水公园清理垃圾,学生们充分运用所学的生物降解知识,向群众讲解垃圾分类与生态保护的重要性,将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有机结合。
自2020年起,学院与桂林市博物馆共建“实践育人基地”,常态化开展学生党员志愿服务实践活动。截至目前,已在馆内外开展讲解与导览服务120余期,参与服务志愿者1000余人次。近期,双方联合走进临桂区特殊教育学校,开展“三月三”传统文化讲解和“科教营”活动。考虑到特殊教育学校学生特点,“科教营”志愿者精心设计“微观探索”课程,并携带显微镜、载玻片等设备,带领孩子们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规则排列、花瓣脉络的斑斓色彩,为孩子们打开了探索微观世界的大门。
此外,学院大学生志愿者聚焦老年人的“健康守护”与“心灵陪伴”,前往贺州市水月宫养老院开展志愿服务。志愿者与老人围坐畅谈,同时提供基础健康监测服务,测量血压、血糖,为老人讲解慢病防护知识,志愿者用当地方言生动讲解糖尿病饮食管理,有效提升了老人的健康意识,赢得老人们的一致赞许。
桂林医科大学智能医学与生物技术学院将志愿服务作为“大思政课”的重要载体,通过顶层设计、专业赋能与机制创新,推动学雷锋活动从阶段性实践向常态化育人转变。广大青年学生以挺膺担当之姿,为“螺丝钉精神”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让志愿服务在新时代焕发出蓬勃生机。(谢磊)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