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县:创新机制促和谐 聚焦民意办实事

“陈叔,调解达成协议后,你们双方相处怎么样?您有什么新的想法?”日前,容县人大代表黄志华和浪水镇干部在“代表回访日”活动中对已化解的纠纷进行后续跟踪问询。此前,这起历时半年的山界纠纷在人大代表参与下,通过组织现场勘查、召开联席调解会、邀请法律顾问释法说理,双方已达成和解协议。
稳定是发展的基石。浪水镇人大创新机制助力基层治理。一是推行“代表+网格”机制,组织61名人大代表嵌入基层网格,通过日常走访排查矛盾纠纷。二是实行“专业代表调解”机制,由8名具备扎实法律知识及司法实践经验的人大代表组成调解团,对矛盾纠纷当事人释法说理。三是实行“闭环监督”机制,把调解工作纳入人大代表年度监督计划,组织人大代表定期开展“代表回访日”活动进行后续跟踪问询,确保案结事了人和。
今年以来,浪水镇人大联合镇综治办、司法所和容县公安局浪水派出所等职能部门,成功调解山林土地、邻里矛盾、家庭婚恋等领域的矛盾纠纷11起,调解成功率达100%。同时,镇人大组织专项监督3次,提出建设性建议5条,为创新基层治理、促进社会和谐贡献人大智慧和力量。
聚焦群众所需所盼办好民生实事,是基层人大履职为民的重要内容。从2023年起,灵山镇人大按照容县人大常委会的工作部署,推行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通过群众“点单”、代表“定单”、政府“领单”、人大“验单”的为民办实事新模式,推动了民生实事项目工程建设由“为民作主”向“由民作主”转变,更加精准地解决基层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
“近两年,实施了华埌村灌溉坝修复项目和当中村引水坝、三面光水渠项目,解决了农田灌溉用水难题;投资70多万元建设金京供水工程,让300多户村民饮上卫生的山泉水……”说起民生实事项目工程,灵山镇人大副主席梁燕妮如数家珍。
实施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是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基层的探索和实践。据悉,灵山镇已通过人大代表票决制实施民生实事项目6个,累计投入资金147.98万元,项目涵盖了农村安全饮水、村屯道路和农业生产等领域,直接受益群众达2.3万多人。
下一步,灵山镇将会同职能部门凝心聚力办好“打通断头路”“点亮门前灯”等民生实事,及时解决基层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痛点”“堵点”问题,进一步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封晓天 廖春清 何泰源)
来源:容县县委宣传部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