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化:移风易俗带来乡村文明新风

![]() |
大化文明乡风建设暨乡村治理工作推进会会场。大化县委宣传部供图 |
“我们要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贯彻落实决策部署,实施文明乡风建设工程,为全县高质量发展注入精神动力。”3月25日,大化瑶族自治县委员会宣传部部长韦莉桦在文明乡风建设暨乡村治理工作推进会上如此强调。此次会议通过现场观摩与学习交流相结合的形式,致力于深入推进移风易俗,让文明新风吹遍大化瑶乡。
据了解,大化瑶族自治县积极响应自治区“五个统一”工作法,推出33个试点村和15个试点屯。秉持尊重群众意愿的原则,以完善村规民约为突破口,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示范带头作用,探索出“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共建共享”的移风易俗新路子,实现了村容村貌与群众精神风貌的显著提升。
会议期间,县委宣传部、县文明办组织各乡镇党委宣传委员,前往大化镇古感社区红河屯、共和乡古乔村乔排屯等试点观摩学习。板升乡党委宣传委员蒙峥感慨:“这次观摩让我们收获颇丰。回去后,板升乡将结合本地实际,持续完善村规民约,引导群众广泛参与,深入推进移风易俗,提升乡村治理效能。”
贡川乡在清坡村坡线屯和什陇村岩门屯率先开展“五个统一”试点工作,通过举办“讲奉献、讲诚信、讲守法、讲文明”“除陋习 树新风”“整治高价彩礼”等活动,采用“讲、学、唱、传、访”等多元化宣传方式,将移风易俗的理念传递到每家每户。什陇村岩门屯村民苏宏基对此赞不绝口:“‘五个统一’工作法的规定,大大减轻了我们的负担,大家都特别满意。”
同时,大化贡川乡清坡村坡亭片红白理事会理事长韦号谋介绍:“今年,县里将坡亭小学被改造为红白事集中办理中心,村里成立红白理事会,制定了《坡亭片婚丧喜庆事宜操办标准》,提倡婚事新办、丧事简办、余事不办、崇尚科学、文明节俭。”
在共和乡古乔村乔排屯,原本的仓库及晒谷场被改造成红白事办理中心。村民们自筹资金购置餐具、桌凳,不仅节省了租赁成本,还方便了日常使用。此外,屯里组建了篮球队、文艺队,丰富了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
共和乡党委书记何木秀介绍:“在移风易俗工作中,我们始终坚持以群众为主体,尊重群众意愿,通过引导群众完善村规民约,不断提升群众自治水平。”
大化镇、共和乡、贡川乡的成功实践表明,利用闲置土地设立操办点、成立理事会、修订村规民约,以及宣传推动丧葬简化等举措,切实减轻了群众负担。移风易俗既需要因地制宜的治理智慧,也需要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只有让群众成为主角,让村规更具温度,让干部做好表率,才能让文明新风扎根乡土,为乡村振兴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力量。
除“五个统一”工作法外,大化县还推出了制订村规民约、打造理事服务中心、推行积分管理制度等“十个一”措施,进一步激发文明乡风建设活力。如今,大化县的文化活力日益增强,年均开展基层文化演出超50场,公益电影放映近1800场,服务观众8万人次。全县177支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年均开展活动1000余场,惠及6万余人次。
大化县文明办主任覃鹭阳表示,大化移风易俗工作成效显著,大操大办、厚葬薄养、封建迷信等陈规陋习逐渐减少,敬老爱老、勤俭节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正逐步形成。未来,大化县将持续深化移风易俗工作,让文明新风吹遍瑶乡的每一个角落。(莫莉员 梁耀 蓝彩银)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