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馆里过“三月三” 科学与民俗碰撞出别样精彩

3月29日-4月1日,南宁市科技馆将科普与民族文化相结合,精心筹备了“浓情广西三月三 民族团结一家亲”主题系列科普活动,包含6大主题共计开展35场次,吸引超2.5万人到馆参观体验。
节日期间,馆内推出七色套章集章活动,观众身着民族服饰在各展厅畅游的同时,还能收集七种颜色的民族特色印章,感受科技与民俗碰撞的独特氛围,留下兼具民俗韵味与科技感的专属回忆。科技馆还特别设置了广西公民科学素质网络竞赛参与区,不少观众在体验线下活动之余,积极参与线上答题,在趣味竞赛中提升科学素养。民俗文化科普活动中,观众运用现代超轻黏土材料,结合传统陶艺技法,创作具有科技感的专属绣球。在手绘民族包活动现场,孩子们在与科技辅导员的互动中,了解“三月三”的习俗渊源,并用颜料在环保袋上自由创作,成为民族文化的小小传播者。
孩子们展示自己动手制作的专属绣球。刘盛华摄
观众积极参与广西公民科学素质网络竞赛。王靖山摄
最热闹的当属科学表演活动现场,科技馆辅导员通过液氮吞气球、冰冻玫瑰、“火焰掌”等系列科学实验,为观众带来沉浸式科技艺术体验,并科普了液氮的特性和应用。4D科技影院里,每天5部精彩的影片带领观众探索科学的奥秘,逼真的环境特效和沉浸式的互动观影体验,为观众营造出身临其境的效果,深受观众的喜爱。职业体验活动将民族文化元素巧妙植入各个职业场景,小朋友可以穿着民族服装担任“小主播”,或化身“民族小医生”,学习运用现代医疗设备为“患者”诊治,这种创新设计既培养了职业认知,又增强了民族文化认同感。
孩子们利用七彩颜料动手绘制创意民族包。王靖山摄
观众体验手绘民族包活动。吴松徽摄
“火焰掌”科学实验。王靖山摄
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让观众在感受民族传统文化魅力的同时,进一步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这样的‘三月三’既长知识又有趣!”带着孩子参加活动的市民李女士表示,南宁市科技馆将传统文化和现代科学结合的方式让人耳目一新,“孩子玩得开心,还学到了知识,希望以后多办这类活动。”
长期以来,南宁市科技馆坚持把传承和发扬传统民族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到科普教育工作实际当中,未来将继续结合自身科普资源,推出更多融合民俗、非遗的特色项目,让科学更接地气,让文化传承更具活力。(吕哲茜)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