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市:深耕生态警务 绘就“海上森林”新图景

![]() |
北海公安在红树林景区开展巡逻 |
红树林是海洋底栖动物的天堂,被誉为“海洋卫士”“海上森林”,在维护生态安全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北海公安以“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模式为引擎,构建起“打防管控建”的“五位一体”生态警务体系,让红树林这道“海岸卫士”既成为生态屏障,更化作富民产业。
生态义警筑牢保护屏障
“这里发现有人偷设捕鸟网,你们快来。”近日,北海公安生态警务“义警”、护林员老陈在红树林巡护时发现了异常情况,第一时间向生态警务室民警反映。民警立即赶到现场,及时拆除捕鸟网。这是生态警务“义警”助力守护红树林的一个缩影。
立足生态要素齐全特点,北海公安深化“河长+警长”“林长+警长”防护管护机制,积极探索“警务网格+林区网格”融合警务模式,布建“森林警长”“河湖警长”45名,汇聚全市护林员、网格员、河道管理员等群防群治力量685名,组建生态警务“义警”队伍,确保生态警务工作专人抓、专业抓、专心抓,进一步筑牢生态保护屏障。
此外,北海公安筹建生态警务联勤站、融合社区警务室,与自然资源、环保、林业等部门协同开展联勤执法巡查、涉生态矛盾纠纷调处、生态环境保护宣传。2024年以来,共开展联合执法16次,化解涉生态纠纷11起,发放生态保护宣传资料2万余份。
智慧赋能提升守护效能
在合浦县山口红树林生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连绵成片的红树林长势喜人,郁郁葱葱的红树林在海风中摇曳,构成一幅独具特色的生态景观。这片海上森林是候鸟的美丽家园,保护区监测记录到的鸟类达245种,近年来陆续监测到彩鹮、勺嘴鹬、黑脸琵鹭等多种珍稀鸟类。
为了更好地守护这一片候鸟天堂,合浦公安突出智治协同,依托数字生态警务中心,搭建扁平化指挥调度模块,赋能实战需求。“以前巡逻天黑出去,天黑回来,如今一名民警、一台无人机、一面大屏幕就能完成对山口红树林湿地以及周边林地的巡视,警力投入少,巡逻效率大大增加。”在合浦县的山口红树林生态警务室,民警正聚精会神观察屏幕中湿地的动态。
结合智慧警务建设,合浦公安将“无人机+视频”巡查向生态保护重点区域部位延伸,依托科技平台,通过警务室整合辖区生态区管委会、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等部门前端监控感知设备,在重点保护区、重要水域林区、景区景点等建立相关数据平台,加强对生态保护区内违法犯罪行为的前端探测,实现“态势一网感知、联勤一键响应、风险一体管控、执法一链贯通”。
生态红利激活乡村振兴
“这是金毛狗蕨,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国家级濒危珍奇植物,数量稀少,我们要保护好它,如果发现有人非法挖掘,请第一时间向公安机关举报。”3月11日,在金海湾红树林生态旅游区,北海市公安局银滩东派出所民警曹欢向前来游玩的市民进行生态资源保护宣传。
生态改善催生新兴业态。村民王婶将自家老宅改造成“红树林民宿”,旺季一房难求;返乡青年创办“滩涂寻宝”生态研学项目,带动20余人就业。“这方‘海上森林’,如今已成为当地百姓的‘绿色银行’,现在年轻人都愿意留在村里了。”银滩镇下村村支书感慨道。
为守护好生态环境“金名片”,北海公安依托综治网格体系,将溪流河湖、竹林水稻、古桥老宅等自然资源,以及村干部、网格员和巡逻队等社会群治资源上图标记,实现一图指挥、一图展示、一图响应。织密重要生态区位、重点生态部位感知安全网,实现“步巡+车巡+无人机巡+视频巡”等联巡机制,形成“空地一体、人机合一、全域覆盖”生态保护的铜墙铁壁。
“红树林不仅是生态屏障,更是富民产业。”北海市公安局副局长戴宏强表示,北海公安将持续深化“生态警务”模式,让“绿色银行”释放更多红利。如今,归港渔船与翱翔白鹭构成的和谐画卷,正成为北海公安护航乡村振兴的生动注脚。(卢从杰 钟雪)
来源:北海市公安局
![]() |
北海公安向游客进行保护红树林宣传 |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