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色市右江区:抓实“选育管用”打造年轻干部“成长链条”

去年以来,百色市右江区立足事业发展全局,把年轻干部队伍建设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坚持优化完善“选育管用”工作链,着力锻造一支敢担当善作为的高素质专业化年轻干部队伍。
建好“储备库”,严把标准“选”。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依托区领导、组织部部务会成员分片联系乡镇(街道)、村(社区)工作机制,开展年轻干部专题调研和了解谈话,围绕政治忠诚、政治定力、政治担当、政治能力、政治自律等方面,多角度、深层次、近距离发现一批优秀年轻干部。对标新形势干部年轻化、专业化和高学历要求,根据空缺编制情况、岗位需求实际等,逐年加大选调生、公务员、事业编干部招录招聘力度。2024年先后招录公务员(含选调生)34名、事业人员421名,调任专业干部2名。健全优秀年轻干部信息库,深入9个乡镇(街道)、64个区直部门与2000余名领导干部走访面谈,按照年龄结构、专业特长、职务层次等条件,识别储备、动态掌握优秀职级干部104名,优秀专业干部466名,优秀年轻干部177名,年轻“三将”干部98名。
搭好“练兵台”,精准施策“育”。依托区委党校、红色教育基地等资源,持续深化“党课四讲”系列活动,创新开发模拟式、访谈式、案例式教学模式,探索推行“点单式”教学,推动各级优秀年轻干部党性修养不断强化,担当本领持续增强。去年以来,累计组织举办各类中青年干部培训班44期次,培训干部4583人次。开展“一线练兵”行动,围绕黄百铁路、低空经济产业园建设等重大项目,搭建年轻干部一线实践历练平台,从发改、住建等区直部门选派12名优秀干部到项目规划、工程管理、招商引资等岗位一线“火线”培养。深化联系帮带、学习培训、一线培养、谈心谈话、跟踪问效“五项机制”,对66名新提拔任职领导干部开展联系帮带和跟踪考核。落实“导师帮带·青苗培优”计划,为34名新录用公务员分别配备1名政治导师和1名业务导师;落实到村任职选调生“1名处级领导+1名乡镇领导+1名村党组织书记”三级帮带机制,帮助选调生快速适应工作岗位。
念好“紧箍咒”,健全制度“管”。推行干部日常监督“红黄绿”预警机制,将“八小时外”干部监督信息计入个人政治素质档案,通过专人收集、定期收集、动态更新等方式,为年轻干部使用提供依据。开展分级分类家访,组织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家访年轻领导班子成员,领导班子成员家访分管股(室)年轻干部,采取上门走访、视频通话、语音聊天等形式开展家访工作300余次。开展治庸问责,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年轻干部教育管理监督的实施意见》,建立健全常态化谈心谈话机制,跟踪管理年轻干部,及时掌握年轻干部的思想变化、心理状态、履职情况等。去年以来,共与112名年轻干部开展日常谈心谈话,对因表现较弱或有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被谈话提醒干部8名,诫勉1名,及时调“下”失责失职、消极怠工、拖延推诿等不适宜担任现职的领导干部4名。
树好“风向标”,加大力度“用”。坚持重实绩、促实干和看一线鲜明导向,出台完善《右江区激励干部十条措施》《右江区进一步关爱干部身心健康十条措施》等激励年轻干部系列政策措施,从乡村振兴、征地拆迁、项目建设、改革创新、维护稳定“五个一线”提拔表现突出的年轻干部31名,给予职级(职员等级)晋升19人。大力使用业绩突出、作风过硬的优秀年轻干部,注重选拔优秀年轻干部担任乡镇(街道)、区直单位党政正职,持续强化对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和党外干部使用力度,在区各级领导班子中应配尽配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及党外干部,进一步优化干部队伍梯次结构。截至目前,全区共有35岁以下优秀年轻科级干部115人,占科级领导干部的19.89%,其中女干部52名,占8.9%;少数民族干部82名,占14.18%;党外干部12名,占2.07%。(姜璐、卢璐)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