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广西频道

北海市人大:深入落实“三个强化” 以旅赋能“三交”工作

2025年02月24日15:30 |
小字号

近年来,北海人大常委会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紧密围绕建设“品质北海、魅力北海”的美好愿景,激发各族群众为生活在北海而自豪的激情,在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中,履职担当,勇争第一,创新实施“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全方位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与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深度融合,着力打造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三交”工作新格局,有形、有感、有效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建设。

履职落脚点:大力支持文旅创新发展

强化立法引领,提升文旅融合发展法治化水平。一是在全区率先推进民宿管理立法。2023年7月,北海市出台了广西首部地方性民宿法规——《北海市民宿管理和促进条例》,界定民宿发展原则、发展规划、管理体制,明确民宿发展精品化、品牌化、集群化、特色化发展方向,为打造北海旅游发展新格局提供法治保障。二是系统推进历史文化保护立法。自行使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以来,北海市先后就合浦汉墓群保护、重点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海上丝绸之路史迹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出台施行了4部地方性法规,历史文化保护立法走在全区前列,推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不断取得重大突破,文化遗产成为文旅产业发展新亮点。三是持续强化涉旅生态保护立法。相继出台施行涠洲岛生态环境保护条例、沿海沙滩保护条例,全面助力“生态北海”金字招牌擦得更亮、南方生态屏障筑得更牢。北海银滩入选全国第二批美丽海湾优秀案例;2024年10月,北海涠洲岛火山国家地质公园申报的“全球可持续旅游范例”荣获年度国际“新可持续城市与人居环境奖”。

强化监督支持,为文旅产业提档升级注入新动力。一是强化执法监督。以执法检查为“抓手”,做实做细历史文化保护领域、涉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相关法律法规实施情况检查,完成率达到100%,有力推动文旅融合创新发展、打造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有效载体。二是强化常态监督。建立实施政府组成部门汇报工作机制,综合运用集中审议、听取汇报、专题调研等监督手段,常态化加强对文旅产业发展、重点项目建设的监督,特别是定期听取市旅游文体局等部门专题汇报,更加突出涉文旅产业发展、涉民族团结进步工作专题调研的指向性,提出可行意见建议,持续跟踪监督落实,为景区景点创建、文旅提档升级、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广呼吁、解难题。三是强化重点监督。突出围绕文化北海建设,就加大大浪古城开发利用、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银滩)等情况开展专题调研,深入挖掘特色文化资源,促进海丝申遗、开发利用和滨海文旅融合发展。

强化工作联动,有力推动文旅市场品质再提升。一是深入实施“站点+”模式。北海市人大率先推行市、县(区)人大上下联动工作机制,持续加强对县区人大代表联络站建设指导,深入推动“人大代表联络站、基层立法联系点、涉侨工作联系点+文旅产业”等工作,海城区、银海区有关代表联络站实现了人大工作与旅游产业发展、候鸟驿站服务等工作的有效联动。二是深化建议联动督办。系统梳理代表建议涉旅内容,将《关于串景成链,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做强做大县域旅游产业的建议》等列为2024年常委会重点督办建议,实行市人大重点督办、县区人大协助督办的联动督办机制,量化考核代表履职情况,实施代表建议办理评比,为县区用好旅游资源、做优文旅服务夯实基础。三是深耕横向联动工作。联合北海市中级人民法院、北海市司法局出台“人大+法院+司法+N”互联共促矛盾纠纷化解工作实施办法,充分发挥“代表说理+法官释法+人民调解”的联动优势,推动人大履职真正融入包括涉旅在内的矛盾纠纷化解工作,助力北海市平安建设考核评价稳居全区前列。

履职助力点:有力推动文旅高质量发展

立法引领、监督助力、联动增效,有力促进北海市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品质北海、魅力北海加快建设,更好搭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广阔舞台。2023年北海市获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2024年又两次荣登全国“亲子游”热门城市榜首。

立法红利释放活力,文旅成果全民共享。在地方立法加持下,北海市人大促成北海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文化旅游业全面恢复振兴的若干政策措施》,给予新增获评等级民宿一次性奖励,建立实施民宿发展统筹协调机制、推动一批高品位特色民宿成为“网红”;促成市旅游协会民宿客栈和精品酒店行业自律公约施行,推动民宿行业管理自律性不断提升。目前,全市旅游民宿已发展到2000多家,形成涠洲岛特色珊瑚石民居海岛民宿、银滩海泰别墅特色文化民宿、冠头岭山海艺术民宿、疍家小镇乡村旅居民宿等四大集聚区,其中等级民宿3家、位列全区第一。选择个性化的民宿入住,成为深受游客喜爱的旅游度假形式,为民宿业蓬勃发展创造了新机遇,各族群众吃上了“旅游饭”,在共享发展中凝聚起牢不可破的共同体。

监督提升文旅魅力,“三交”故事全民讲述。人大履职监督持续强化,推动“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理念全面贯彻,以文赋景打造4A级旅游景区5个、3A级旅游景区6个,北海成功加入丝绸之路旅游城市联盟,北海老城景区获评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咸水歌、疍家婚礼、扒龙舟、开海节等民俗成为文旅活动新亮点,有力支持“丝路古港”交往交流交融故事生动讲述。2024年,北海市接待游客6120.6万人次、增长16.6%,实现旅游收入783.9亿元、增长18.1%,广大游客和旅居者深受中华民族多元文化的浸润感染,从“看景”到“入景”,在沉浸文旅魅力中成为了“三交”故事的讲述者、真粉丝。北海市旅居者联合会成立党委,坚持党的领导,以文化交融为纽带,聚拢来自全国各地近30个民族的会员2万多名,独具匠心打造“融”文化,推动建立和汇聚文化、文艺团体80多个,每年组织开展饮食文化交流、各种文艺演出、趣味体育比赛、滨海风光旅游等联谊活动超300场,近几年吸引旅居者年均达30万人次,并让旅居者从心理、情感、文化上更好地融入北海,真正成为有归属感的“新北海人”,在携手奋进中谱写了一曲曲温馨和谐的动人乐章,推动民族情感深情共鸣,促进了珠城大地的民族大团结。

联动拓展凝聚合力,“三交”画卷全民描绘。北海市人大工作联动持续拓展,助力北海民生事业阔步发展,城市功能不断提升、城市底色持续擦亮,各族群众拥有了更多的归属感、幸福感,“来到北海就是北海人”的理念深入人心。近年来,北海市全力打造宜业、宜学、宜居、宜养、宜居之城,投入40亿元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和幼儿园45所,投入28亿元改造提升公立医院6家,投入18亿元改造背街小巷2266条、“三无”小区626个、老旧小区1015个,把“民所盼”变成了“民所赞”;推动发展“旅游服务+候鸟经济”全产业链,疍家小镇发展成为北海市最大的民宿集聚区,旅居“候鸟”人群年均超过3万人次、实现经济收入2亿多元,大批“新北海人”抵珠生活、投资兴业,成为北海市民族团结的最美代言人,也使小镇成为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广泛交往交流交融的全新平台。(韦韩克 黄馨儿)

来源:北海市人大常委会

(责编:王勇、许荩文)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