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未来,“心”无旁物
——南宁市第三人民医院成功开展广西首例、全国首批生物可降解房间隔缺损封堵术

继2023南宁市第三人民医院先后开展生物可降解室间隔缺损封堵术、生物可降解卵圆孔未闭全堵术、动脉导管未闭后,新年伊始,南宁市第三人民医院心内科二病区在广东省人民医院张智伟教授的指导下成功开展生物可降解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成为广西首例、全国首批实施腔内超声引导下生物可降解房间隔缺损封堵术的医院,实现介入无植入,无痕补“心”,“心”无旁物,为房间隔缺损提供了更加安全、高效的治疗方法。意味着南宁市第三人民医院在先天性心脏病治疗上,紧跟新技术,开创新前景。
患者周女士,是一位29岁的年轻女性,2024年怀孕二胎期间因胸闷、气短行心脏彩超检查,明确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中央型)。在向医师了解到房间隔缺损是一种先天性心脏病,因左、右心房之间的间隔存在缺损导致血液异常分流,可带来右心负荷加重、肺动脉高压、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卒中风险等风险,根治需要据病情行介入封堵术或外科手术治疗等信息后,从此,这个准备迎来第二个孩子的家庭喜忧参半,妈妈新发现诊断的房间隔缺损成为了这个家共同的心病。
近期,产后1年的周女士慕名来南宁市第三人民医院就诊,但她对传统的金属封堵器要一辈子留存体内有较大顾虑。南宁市第三人民医院心血管介入团队与超声科专家对周女士进行了细致的心脏超声诊断评估,并邀请张智伟教授进行会诊分析评估病情,一致决定采用最新的房间隔缺损全降解封堵器,在超声引导下为周女士进行介入封堵手术。经过充分的术前准备,张智伟教授与南宁市第三人民医院心内二介入团队专家樊志勇、周尔能共同为周女士进行了手术。手术全程直播,线上线下专家互动学习交流。通过直播可以观摩到手术医师首先将墙内超声探头放置在患者右心房内,心脏内部结构清晰可见,通过心腔内超声扫查,精准测量房间隔缺损直径,并在心腔内超声引导下,将全降解封堵器精准固定在房间隔缺损位置。在确认形态位置理想后,彻底释放全降解封堵器。
手术顺利实施,用时1小时左右,术后复查超声示封堵器形态、位置良好,房间隔缺损已完全封堵,未见房水平左向右分流。顺利完成了广西首例、全国首批腔内超声引导下生物可降解房间隔缺损封堵术。
来源:南宁市第三人民医院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