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彩明:讲好地方文史 答好“履职卷”

“变换的是岗位,不变的是初心。不管在哪个岗位工作,作为人大代表,就是要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谈到代表履职感受,钦州市六届人大代表、市人大城建环保委员会委员,钦南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宋彩明如是说。
参加工作以来,宋彩明先后在钦南区沙埠镇政府、政府办、编委办、向阳街道办事处、二轻工业联社、地方志办等单位工作,历经多个岗位;她围绕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和社会经济发展深入调查研究,积极参与市人大常委会开展的关于城镇供水、新能源车充能管理、市容环境卫生、社会管理等调研和立法论证活动。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积极为民履职的情怀,为宋彩明围绕发展大局认真调研思考,提出高质量的代表建议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宋彩明(右)到市政务服务中心就代表建议办理情况进行回访。陆燕摄
市六届人大以来,宋彩明围绕社会综合治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经济、医疗卫生、教育、企业发展、营商环境等问题,共领衔提出《关于建设钦州市老年医院的建议》《关于对校园及周边安全管理和未成年人保护等方面立法的建议》《关于促进“地摊经济”合理科学良性发展的建议》等20余件建议,得到有关部门的积极回应与办理。
2024年10月,宋彩明在人大代表联络站“周五有约”接待群众,群众反映了市政务服务中心部分窗口存在业务办理等待时间长、特定业务窗口不足、设施设备老旧、服务功能不全等问题,她随后在白石湖片区人大代表联络站“服务发展壮大实体经济、助推一区两地一园一通道建设主题活动民情沟通会”上,就相关问题提出了《关于健全优化市政务服务中心办事服务配套设施,提升营商环境的建议》。
市民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自助办理各项业务。陆燕摄
1月7日,记者走进市政务服务中心,看到前来办事的市民井然有序,窗口工作人员在各自岗位上忙碌着。在一楼的24小时自助办理大厅,11大类24台智能化的自助终端设备有序分布,市民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自助办理各项业务。
“收到代表建议后,我们分类调整政务服务大厅布局,设置‘无差别综合受理窗口’‘潮汐窗口’‘高效办成一件事窗口’等,改变了‘一事一窗’模式,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实行前台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综合窗口出件,确保企业和群众办事‘一次办好’‘只跑一次’。”市行政审批局办公室主任曾菊花介绍,“我们不仅优化升级‘适老化’服务,更大程度方便老年人办事,还优化了‘办不成事’反映窗口与经营主体反映问题窗口,更好地解决企业和群众‘急难愁盼’。”
到钦南区黄屋屯镇大显红色革命纪念馆调研。陆燕摄
2024年7月,宋彩明到钦南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工作。她坚持边干边学,以最快的速度熟悉地方志的业务工作,带队深入龙门港、黄屋屯、久隆、犀牛脚等镇村,开展乡村文化建设调研、地情资料收集和挖掘、年鉴志书等书籍进农村社区高校等“六进”活动。去年,在宋彩明的带领下,钦南区地方志办完成了《钦南年鉴(2024年)》的编纂,并获得了出版书号;助力自治区方志办平陆运河之人文运河建设,合力推进《广西钦州坭兴陶志》编纂;逐步铺开了乡村史志文化建设,启动了黄屋屯、龙门港镇村志编纂工作;拓展史志年鉴成果开发利用,开展10次赠送《钦州市钦南区志》、《钦南年鉴》等地方志书籍活动,赠送书籍116本(册)等,推介和传播了钦南文化,也为下一步更好履行代表职责夯实了基础。
“人大代表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宋彩明说:“人代会召开在即,我准备在大会上围绕‘开展镇村史志文化建设,发挥其在助推乡村振兴发展的积极作用’方面提出建议,推动挖掘乡土文化资源、编修地方志和村志工作的开展,由此助推乡村文化振兴,提升乡村文化自信。”
来源:钦州日报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