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池市人民医院成功开展成人体外膜肺氧合联合一氧化氮治疗技术

近日,河池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应用“救命神器”——体外膜肺氧合(ECMO)联合一氧化氮(NO)治疗,成功将一名重症肺炎、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从死亡线上救了回来,又一次创造了生命的奇迹。据悉,此次ECMO联合NO治疗技术的成功运用在广西尚属首例,标志着河池市人民医院在急危重症患者高级生命支持治疗领域迈上了新台阶。
病情危急,“救命神器”助力转机
75岁的王奶奶因“胸闷、气促2天”来院就诊,入院后诊断为“重症肺炎、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病情进展迅速,入院后甚至出现了心跳呼吸骤停,经过心肺复苏等综合救治后,其病情未见缓解并呈进行性加重,动脉血气分析中的氧合指数由185mmHg下降至75mmHg(正常值>300mmHg),缺氧让患者的身体面临更严重的威胁,出现了多器官功能衰竭,随时可能再次出现心跳呼吸骤停,命悬一线。
针对该名患者危重的病情,经重症医学科一病区副主任韦普成副主任医师急会诊后,迅速将患者转到重症医学科一病区进一步救治,科主任刘涉泱主任医师及其团队迅速响应,立即组织科室ECMO小组进行病情讨论,一致认为患者具备紧急实施ECMO救治指征。但由于患者体重为150公斤,属重度肥胖者,使得穿刺部位难以暴露和定位,这给科室团队穿刺置管带来诸多挑战。这时,科室常规的ECMO急救演练迅速发挥作用,救治团队默契配合、有条不紊地在超声引导下为患者置入ECMO导管,从预充、置管到转机,耗时30分钟就顺利为患者用上“救命神器”ECMO进行体外生命支持。
ECMO、NO“联手上阵”
在ECMO的帮助下,患者的氧合指数迅速回升,身体因缺氧导致的多器官功能障碍也在逐渐修复,暂时将患者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可是,仅依赖“人工心肺”并不是最佳的治疗方法,为此,治疗团队反复做可行性研究,决定在常规治疗措施基础上,增加NO治疗。ECMO与NO“联手上阵”,为患者带来新的治疗方法和康复的希望。
ECMO为患者搭建起生命的支撑框架,确保机体在极端情况下仍能维持基本运转,而NO则深入肺血管内部,从根源上改善肺部气体交换的效率,二者协同作用,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治疗闭环。这种联合治疗方案不仅有效提升了患者的氧合水平,还明显改善了患者的心脏功能,提高了ECMO撤机的成功率,为重症患者的康复之路奠定了坚实基础。经过治疗后,患者情况好转,顺利撤离ECMO支持治疗,目前神志逐渐改善,并有遵嘱动作,已经进入呼吸康复阶段。
“在此之前,广西还没有开展成人ECMO联合NO治疗技术。此次案例,是河池乃至广西在重症医学科领域的重要技术突破,实属不易。”刘涉泱介绍。
专业团队不负生命重托
实施ECMO联合NO成功救治患者并非偶然,它的成功有赖于ECMO救治团队高水平的专业知识、技能和素质。ECMO救治团队从治疗前的精准评估、个性化方案制定,治疗过程中的实时监测与精细调整,到治疗后的全面康复指导,始终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患者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优质医疗服务,努力创造更多的生命奇迹。
该项医疗技术的成功开展,标志着河池市人民医院在危重症患者治疗方面又增加了一项新的技术方法。今后,医院将继续在重症领域深耕,进行多项新技术的拓展应用,为危重症患者后续抢救治疗赢得宝贵时间,为广大危重症患者带来更优质的医疗服务。(蓝化梅 韦秋萍)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