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广西频道>>要闻

靖西:特色产业牵引 兴边富民提速

2025年01月22日15:33 | 来源:人民网-广西频道
小字号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尤其是国务院批准广西龙邦口岸升格为国际口岸后,靖西市的跨国贸易发展迅猛。靖西市凭借边境区位优势,通过“全链条”服务企业、“一站式”服务边民、“整合式”便利通关等有力举措,扎实推进“互市贸易落地加工产业集群打造行动”,推动“通道经济”向“落地经济”转型升级,进一步扩大“边民互市+落地加工”的融合效应,以特色产业带动边民就近就业,实现兴边富民的加速发展。

“全链条”服务企业,筑牢产业根基

靖西市借助粤桂东西部协作政策的东风,累计投入粤桂协作资金1.32亿元,建设了深圳龙岗・百色靖西龙邦跨境合作共建产业园以及深圳龙岗—百色靖西协作共建产业园。园区内配备了设施完善的18.32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现已成功吸引深圳国绿、广泰昌食品、马氏食品、龙宝食品等20家落地加工企业入驻。落地加工业态丰富多样,涵盖腰果、澳洲坚果、冰鲜水(海)产品、榴莲、咖啡、中草药、香料等多个品类。

为给企业提供全方位支持,靖西市为入驻企业配备项目管家,提供“全链条”服务。从招商对接、签约落地,到手续办理、投产达效以及政策奖励,每个项目都能享受到全链条、全流程、全周期的贴心服务。2024年,靖西市互市商品落地加工规上企业新增15家以上;产值增长50%以上,达到15亿元以上;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达到7%。

“一站式”服务边民,拓宽增收渠道

靖西市发扬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精神,借鉴深圳市出口加工等有益经验,探索出一条契合靖西边贸特色的发展之路。特别是在新模式新业态规则制定方面,积极探索建立跨境数据流动与便捷服务机制。通过实施“腾笼换鸟”行动,将规模较小、形式简单的边民互助组升级为33家组织架构更完善、经营模式更科学的边民合作社。

同时,靖西市在边境乡镇试点设立边民互市便民服务网点,开设边民服务、企业服务、税务登记等窗口,借助“边民+互联网”模式,为边民提供个体工商户办理、企业备案、税务登记等“一站式”服务。此外,还设立“流动办公桌”,组织市场监督管理、金融机构等部门到村委会现场办公,方便边民办理个体工商户注册登记、开设银行授信账户。

截至目前,边民合作社社员从2023年的1.4万人增长到2024年的2.5万人,增长了近1倍。累计为园区周边群众提供2000多个家门口就业岗位,人均月增收约3500元。全市12个乡镇55个村集体经济组织每年累计获得“粤桂协作资产红利”,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300多万元。在粤桂协作政策助力下,互市贸易落地加工产业已成为靖西经济新的增长点。2024年10月,《边民互市促减贫,对外开放兴乡村—广西壮族自治区靖西市推动边境贸易实现减贫案例》荣获第五届“全球减贫案例征集活动”最佳减贫案例。

“整合式”便利通关,提升贸易效能

在我国外贸面临新挑战的形势下,靖西市充分发挥经济特区、自贸试验区等平台作用,引进深圳准时达供应链科技物流管理公司,合作运营“互贸通”线上交易平台,实现报关、清关等多项业务功能的线上一体化办理。

靖西市整合互市商品通关模式,推行“集中式申报”,配备“单一窗口”申报一体机,快速完成互市单证上传、人脸指纹核验等“一站式”申报通关。推行“整进整出”直通运输管理模式,配备H986海关大型集装箱全自动扫描等智能化设备,通过对进出口货物图像的智能判断、车体比对筛查,实现货物非侵入式监管,整车直通落地加工厂。强化“订单式”管理,由落地加工企业在线上平台发起商品需求,边民通过边民合作社统一开展互市贸易分配、申报、分红等业务,有效解决落地加工企业原材料“采购难”问题。

通过多点发力,靖西市打通了与商务、市场监管、海关、税务、人民银行等部门的数据接口,实现对互市贸易商品来源、规模、税费等数据的实时共享,规范工作流程,提高办事效率,保障边境贸易安全。(何彪 张乾霖)

(责编:周雨乐、许荩文)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