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高校技术赋能世界第一高桥
![](/img/2020wbc/imgs/icon_type.png)
1月17日,随着最后一段重约215吨的钢桁梁精准吊装至指定位置,有世界第一高桥之称的花江峡谷大桥合龙,场面震撼,叹为观止。据悉,该桥今年将通车,而其成功建设,也有着柳州高校的赋能。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的师生为大桥的建设贡献关键施工技术,他们刻苦攻关、创新施工技术、提高施工质量、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大桥关键受力构件锚索的使用安全性和耐久性,筑牢了世界第一提高了高桥根基。不仅实现了技术攻关,还获得了诸多专利技术。
受命于攻坚克难
日前,多家媒体随同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高级工程师王小勇的团队走访花江峡谷大桥,感受到工程的伟大。一行从柳州坐动车至贵阳,然后转动车至关岭县,第二天租车驱车约3小时才抵达施工现场。道路崎岖、颠簸,甚至有不适者会因此呕吐。王小勇说,这样颠簸的道路,他已来回走了几十次。
据了解,花江峡谷大桥起点位于关岭县花江镇,终点位于贞丰县花江村,大桥横跨在雄奇险峻,被誉为“地球裂缝”的花江大峡谷上,该峡谷深切千米,长约80km,大桥地处2.5亿至2.01亿年三叠纪地层。桥梁结构为5×40mT梁+1420m钢梁悬索桥+8x40mT梁+(86+160+86)m连续刚构+15x40mT梁组成,主跨桥面距江面垂直高度625m,为当前世界第一高桥,山区同类型桥梁跨径第一。大桥桥梁全长2890m,主跨采用1420米钢桁梁悬索桥。该桥2020年开始施工,该桥的建设面临着诸多技术挑战和施工难点。锚索施工是其中的一个关键环节,而原工艺技术无法满足工期和质量要求。此外,大桥建设还需考虑地形、地质、上部结构、施工难度、工程造价等多方面因素。
针对这一问题,如何才能突破,按期交付桥梁呢?
获悉此情况后。2023年,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绿碳建造产业学院决定攻克这一难题。在绿碳建造产业学院院长肖万娟领导下,成立了以王小勇为首的项目团队。他们充分发挥校企合作优势,联合贵州欧维姆科技有限公司、贵州桥梁集团、贵州公路集团,针对锚碇锚固系统施工关键技术展开研究,力求提高施工效率,确保大桥的建设质量和安全。
突破多项专利技术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绿碳建造产业学院院长肖万娟在科教融创和三全育人的理念下,展现出了卓越的敬业精神和科研实力。当面临紧迫的工程项目需求时,多次放弃休息休假,组织团队成员前往工地深入调研,全面了解现场施工环境和需求。迅速组建了一支科研团队,并带领他们投入到紧张的研发工作中。
团队成员们夜以继日地讨论、分析,针对工程项目中锚索施工的技术瓶颈,开展了一系列创新性的研究。经过不懈的努力,团队成功研发出了“一种多股锚索快速编索入锚安装的施工装置及方法”“一种多股锚索可旋转快速定位张拉装置及方法”“一种梁钢绞线拉桥索张拉防转装置”“一种多股锚索后支撑板反向顶升安装”“一种长程隧道锚锚索悬吊循环牵引系统”等多项专利技术。
这些新技术、新设备在工程项目中得到了成功应用,其效率达到了原技术工艺的5到8倍,显著突破了目前锚索施工技术的瓶颈,为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带来了巨大的提升。这一成果不仅体现了绿碳建造产业学院和团队的专业素养和科研实力,也充分展示了科教融创和三全育人在实践中的卓越成效。
2023年春节前三天,王小勇所带的团队仍奋战在施工一线。他一直都与桥梁打交道,经常在外奔波,已经习惯了。早年在贵州,参与了平塘特大桥、乌江大桥、云雾大桥、牂牁江特大桥等多座桥梁施工,甚至还远赴国外参与了新加坡多座桥梁施工。
贵州多家媒体以《筑牢世界第一高桥根基》为主题,报道了柳州高校赋能高桥建设,弘扬了王小勇的事迹。贵州桥梁集团六安8标副经理王淞钰说,来自柳州的王小勇带领师生参与第一高桥建设,进行了技术攻关,加快推动了项目进度,作出了重要贡献。
多模式培育工匠师生
“学院紧跟时代,推动校企产教融合”,该校绿碳建造产业学院院长肖万娟说,学院与中建八局南方公司、中天建设、中建五局广西公司、广西科学研究院等多企业多科研机构合作,走出了一条“三方协同、四链衔接、五匠并育”一线多维融合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
培养一批技能精湛的工匠型学生团队与教师团队。通过整合团队,改革教法、对外服务、三全育人,学院的教育很系统,其核心体现匠心精神。(王一丁 梁银明)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