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花镇:以工代赈“小项目” 乡村振兴“大作为”
“这个项目工程建成后,将有效改善耕地灌溉面积4000多亩,惠及周边群众1万多人。”11月6日,在钟山县红花镇5.95千米水渠建设和5座小型拦水坝项目施工现场,镇党委书记温思源介绍了这个2024年以工代赈方式实施的民生项目情况。
为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红花镇按照“农村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劳务报酬发放+就业技能培训+公益性岗位设置”的综合赈济模式,广泛吸纳脱贫人口、防止返贫监测对象、易地搬迁脱贫群众等困难群体参与到以工代赈项目建设中。古楼村民钟长贵是以工代赈项目建设中的一员,在项目实施之前,因年龄偏大无法外出务工,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于务农,自项目开工后,他一直在以工代赈项目上务工。“200元一天,现在已经赚到7000多元了,这个项目真好,既解决了我们村过去种田缺水的老大难,又能在家门口挣钱,还能够照顾家里。”谈起在这里务工,他十分满意。
为确保民生项目顺利落地实施,红花镇充分发挥各村党支部链接资源和动员群众的便利优势,加大对“以工代赈”项目的推动力度,立足产业发展实际和村民就业需求,探索创新“工”的模式,不断扩大“赈”的效果。通过组织开展“全覆盖”摸底调查,精准标注人员类别、工种意向、技术基础等内容,掌握村民专业技能,强化人岗匹配度,探索推广“岗位设置+岗前技能培训+劳动报酬发放”模式,进一步提升“以工代赈”社会化效果,推动项目施工建设安全有序。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该镇还坚持党员和主管部门共同参与监督管理、群众参与建设,让“以工代赈”在基层扩就业、保民生、促经济、稳预期的根本目的得以最大程度的落实落地。今年以来,钟山县红花镇实施“以工代赈”示范工程总投资达799万元。项目工程优先吸纳脱贫不稳定户、易地搬迁户、边缘易致贫户和其他农村低收入群体参与项目建设、获取劳务报酬,劳务报酬将通过“一卡通”平台发放。整个项目工程预计将按月发放劳务报酬224.48万元,参与务工的当地群众人均增收约1.17万元,用“以工代赈”的“小项目”,助力辖区群众“多增收”,激发全面乡村振兴“大潜能”。(陈晓杰 莫渊敦)
来源:钟山县委宣传部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