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广西频道

北海工业画卷:见证40年的坚韧与活力

2024年10月12日10:57 |
小字号

航拍发展中北港新材料
航拍发展中北港新材料

工业,作为区域经济增长的支柱,承载着推动各行各业繁荣发展的重任。其繁荣与否,直接关系到经济的强弱。1984年,北海成为全国14个对外开放的沿海城市。北海市的经济建设与工业发展紧密依托本地资源优势,实现了跨越式增长。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北海市紧跟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步伐,将发展实体经济作为经济工作的核心,深入实施工业强市战略,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北海工业总量连续6年位居全区前三,近5年工业投资年均增长率达到31.3%,展现出“增长迅速、质量优良、潜力巨大”的发展态势,北海市在广西工业发展中的地位显著提升,成为广西工业的新增长点。

40年来,北海市不断巩固产业基础,工业发展实现了从零到一,追赶跨越到持续提升的历程。北海工业发展经历了起步、集聚、跨越、高质量发展和新型工业化五个阶段。

退休干部、原北海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投资科科长周熔辉,1988年进入北海市工作,她见证和亲历了北海市工业从萌芽到繁荣的艰辛成长之路。北海从一片荒芜的海滩到现代化工业基地的崛起,这一历程充满了挑战与突破,展现了北海市工业发展的坚韧与活力。历经风雨,北海工业画卷徐徐展开。从零起步,北海市工业发展之路蜿蜒曲折,却始终坚定前行。从最初的空白之地,到如今成为区域经济的重要支柱,北海市的工业发展历程就是一部充满奋斗与梦想的史诗。

作为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重要始发港之一、“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城市,北海依海而生,因海而兴,向海图强。北海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罗磊说,在“十二五”期间,北海市初步形成了以电子信息、石油化工、临港新材料三大产业为支柱的发展格局,从根本上改变了北海产业基础薄弱的历史。北海炼油异地改造项目、诚德新材料项目、惠科移动智能终端产业集群等重大项目相继落地建设,2012年北海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1020.9亿元,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

北海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开放史。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之后,北海积极融入“一带一路”、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大力推动向海互联互通基础设施建设,北海已成为西南地区唯一同时拥有高速公路、高速铁路、深水海港、全天候机场及管道运输“五位一体”交通网络的城市。

2018年7月,北海市召开生态环境保护暨工业高质量发展大会,立足北海市现有产业基础,全面提振“工业强市”氛围,推动工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型。自2018年起,北海工业总量连续6年位居全区第三,被评为2018—2020年度广西工业高质量发展先进市,稳居广西工业“领跑”梯队。

近年来,北海市采取了一系列扎实措施,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历届市委、市政府始终高度重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把实体经济作为发展经济的着力点,将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战略部署。根据实际情况科学规划北海市产业布局,积极发展电子信息、石油化工、临港新材料等主导产业,以及海洋产业、林纸与木材加工、食品加工和高端服务业等四大重点产业。自“十四五”以来,北海市围绕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引进了一大批百亿元级重大工业项目,打造了绿色化工产业集群、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光伏材料产业集群、高端纸品产业集群、新材料产业集群、能源产业集群六大主导产业,加快培育生态铝、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产业,逐步形成了具有持续竞争力和支撑力的制造业产业集群。

未来,北海市将贯彻落实全国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部署和自治区关于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工作要求,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依托资源禀赋、港口优势和产业基础,积极推动新一轮工业振兴三年行动,力争到2026年实现“三个1000亿”的目标:三年工业投资累计完成10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突破10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新增1000亿元。

罗磊表示,北海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将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持续做好“原字号”“老字号”“新字号”“外字号”四篇强产业大文章,为品质北海、魅力北海建设贡献工业力量。一是打造具有北海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引进建设更多带动性强、竞争力强的链主企业和配套企业,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加快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培育新兴产业,拓展提升特色轻工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二是全力推动工业项目加快建设,强化招商引资,谋划产业延链、强链、补链,做优存量、做大增量、做强总量。三是大力推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加快推动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赋能新材料、石化、能源等产业转型升级,指导企业以最先进的工艺、最高端的设备、最小的能耗实现最大的产值,加快绿色制造示范体系建设,培育绿色发展新动能。

谈到北海市工业的未来发展,退休干部周熔辉希望抢抓发展新机遇,充分发挥港口腹地、特色资源和区位优势,持续招大引强、培优育强,掀起北海工业发展热潮。同时,向海图强、开放发展,大力打造现代化向海产业体系,尤其是培育海洋工程装备、深远海风电、生态铝、新型储能等新兴产业,加快推动北海新型工业化进程。(杜颖 陈春燕 朱涛)

来源:北海市委宣传部

2021年的中石化北海炼化
2021年的中石化北海炼化
(责编:张芳、许荩文)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