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凌云:山歌唱出“文明范”

近年来,凌云县以山歌为媒,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山歌传唱,营造了“革陋习、树新风、扬正气”浓厚氛围,推动文明新风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凌云县属于少数民族聚集地。“好日子天天都在歌里过。”山歌是当地群众茶余饭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茶乡各族儿女爱听山歌、更爱唱山歌,山歌已经演变成当地民间艺术文化之一。
“朝里自古爱唱歌,代代相传奏古乐,千人唱来万人和,文明乡风润乡野∙∙∙∙∙∙”每年农历三月十六,凌云县朝里瑶族乡“3∙16吼敢”歌圩文化节上,传出阵阵韵味悠长的山歌,村里们用朗朗上口的曲子倡导文明新风尚。
该县通过“非遗传承人+党员+乡贤寨老+山歌爱好者”组团模式,成立山歌编写队伍,把民族团结、移风易俗、乡风文明等内容编写成脍炙人口的山歌40余首,并整理成册,结合非遗“进乡村”“进机关”“进校园”、文化“三下乡”等形式开展山歌传唱。同时录制山歌传唱视频,在官方微信公众号、抖音、快手等新媒体平台广泛宣传。
今年六月,一场别开生面的地方特色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在凌云县中学举行。该县瑶族山歌传唱人罗梅枝及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凌云泗城壮族七十二巫调传承人胡华玲给学校师生分享了本地山歌文化内涵精髓、发展历程以及发挥的作用,并穿插开展山歌传唱。现场热烈的掌声与优美的歌声相互交织,别样的体验深深吸引了在座的同学们。
“到什么山,唱什么歌。”凌云县结合少数民族聚集地因素,以乡镇为单位统筹组建了8支“双语”山歌理论宣讲志愿服务队,依托书记夜话、文明实践、板凳议事等活动,用山歌传唱形式开展党的创新理论、惠民政策、移风易俗等宣讲。结合“布港梦咪”“朝里歌圩”“外嫁女回娘家”等民族节庆,用山歌、戏剧、快板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推动移风易俗工作入耳、入脑、入心,弘扬文明新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一边唱变化,一边唱向往。如今,在凌云的大街小巷、乡村田野,一首首充满活力的山歌唱出礼仪之道、谦和之美,反映了广大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道亮丽风景线。(朱洪淼 牙宏威)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