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自贸试验区设立五周年 累计形成169项自治区级制度创新成果

人民网南宁9月2日电 (何宁)近日,广西举行“持续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四场),介绍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设立五周年建设成果有关情况。
发布会介绍,广西自贸试验区自设立以来,以可复制可推广为基本要求,积极为国家试制度,为改革闯新路,为广西谋发展,有效发挥了改革开放综合试验平台作用。国家赋予的120项试点任务全面实施,累计形成169项自治区级制度创新成果在全区复制推广,其中54项全国首创,7项获海关总署批复备案,2项入选全国自贸试验区最佳实践案例。
五年来,广西紧紧围绕面向东盟、沿边开放特色,深入开展差异化探索,打造新时代改革开放高地。国家349项制度创新成果在广西基本实现全面复制推广。在推动高水平制度型开放上,广西建设中国—东盟经贸中心,已入驻69家机构,涵盖12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南宁国际商事法庭,设立中国—东盟庭审中心,集聚国际司法、公正、仲裁、民商事调解等法律机构,助力广西企业迈向价值链中高端。
在打造面向东盟的开放前沿和窗口方面,依托中马“两国双园”合作机制,发挥钦州港、关丹港海铁联运物流通道优势,建设中西部地区以及面向东盟的再生原料枢纽港;依托中银香港等金融机构,组建全国首个面向东盟的金融中后台服务基地;依托中国—东盟信息港南宁核心基地,建立广西首个面向东盟的跨境征信服务平台,“数据出海”运用到东盟国家农业监测、信息发展等领域。
此外,广西发挥沿边特色,推动沿边地区开放创新发展。创新“边民互市+落地加工”改革和进境水果“分层查验+承诺提离”等模式,广西自贸试验区外贸从2020年的1778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3064亿元,年均增长19.9%;广西边民互市贸易规模5年来稳居边境省区首位。推动恢复跨境劳务合作试点,破解中越边境用工难问题。
在通关创新方面,友谊关口岸在全国率先开展边检快捷通关改革,在全国边境公路口岸实现“多卡合一”作业和“一站式”通关,日均进出境车辆从980辆增长至1600辆。广西建设中越首个跨境智慧口岸,开通全国首趟中越中药材进口专列、全国首票进口越南榴莲、全国首票进口越南百香果等。
五年来,广西自贸试验区以不到全区万分之五的土地面积,累计实现全区37.5%的实际使用外资和38.5%的外贸进出口额;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由2020年的559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1123亿元,年均增长26.2%;税收收入由2020年的43.5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128.3亿元,年均增长43.4%。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