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化:“清牌减负”让基层“轻装上阵”
“以前门上的牌子大小不一,墙上制度满满当当,清理后整齐多了、美观多了!”大化瑶族自治县都阳镇加城村党总支部书记韦善德说。
为贯彻落实中央及自治区关于深化拓展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工作的部署要求,深入推进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集中整治工作,大化狠抓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工作,从规范村级牌子和制度“小切口”入手,扎实开展清理整治村级组织“牌子多”“制度多”问题,为基层“小马”“减负松绑”,着力破解“小马拉大车”难题。
精简规范牌子,铲除门头“杂草”。该县召开专项工作会议,对全县进一步清理整治村级组织“牌子多”“制度多”工作进行研究部署,定好调子,明确方向。在村(社区)主要办公场所主体建筑外部醒目位置,规范悬挂党组织、村(居)委会、监委会、集体经济组织4块标牌和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2块标识,将与4牌2标识无关的横幅、标语等宣传类内容全部移至指定位置悬挂;规范功能性指引牌悬挂,对《村级组织办公服务场所保留的牌子清单》以外的牌子一律摘除,并根据各村办公活动场所功能室数量进行重新规划布局,将性质相似、内容相近、服务对象相同的内部牌子进行整合,以“小标牌”“小门牌”为标准,统一牌子样式和规格,整齐悬挂在各功能室入口处。
清理规范制度,治理墙上“乱象”。坚持源头治理、上下联动,发函征求各有关单位关于清理制度的意见建议,对需要保留的制度进行摸底造册,并要求悬挂张贴单位提供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国家部委明确规定依据,做到悬挂主体明确、有据可循。摘除村(社区)内部的组织架构、人员名单、职责制度等上墙制度;规范入党誓词、党员权利与义务和发展党员程序、人大代表相关制度等进入指定功能室;用好村级组织宣传阵地,规范村级组织宣传牌上墙内容,更新党务、村(居)务、财务公开内容,通过公开栏、宣传栏或手册、折页、电子显示屏等方式公开村规民约、办事指南、服务流程等有关内容,提高群众知晓率。
建立准入制度,治愈悬挂“病根”。将清理牌子、制度工作与减轻基层负担同部署共推进,施行牌子悬挂、制度张贴准入机制,坚持“谁上墙、谁张贴、谁负责”的原则,未经审批就要求村(社区)张挂牌子和制度的,村(社区)有权不予落实,可向上级部门反馈,确保每一块牌子都能找到对应的责任主体,严肃查处“牌匾森林”应付检查的“痕迹主义”现象及“只挂牌不服务”的形式主义之风。
截至目前,全县累计清理牌子2110块、标识781块,清理组织架构、人员名单、职责制度等上墙制度1998面,着力解决拉横幅、重留痕等形象工程和面子工程,使基层从“千条线”中解放出来,实现“牌子制度减下来,服务质量提上去”目标。(黄江亮)
来源:大化县委宣传部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