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市龙胜各族自治县:
以赤诚“警色”让民族团结进步之花在山水间“尽情绽放”

“一梳长发黑又亮,平安生活暖心房。二梳长发浓又亮,警民鱼水情义长……”火塘里的柴火烧得正旺,茶锅里的油茶热汤翻滚,民警跟红瑶同胞边品尝瑶家油茶,边对山歌歌颂美好生活。这是桂林市龙胜各族自治县公安局在泗水乡潘内村杨梅瑶寨开展大宣讲大走访的一幕。
龙胜各族自治县素有“多民族生态博物馆”美誉,苗、瑶、侗、壮、汉5个民族居住于此,全县17万人口中少数民族人口占79%以上。龙胜公安机关坚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公安各项工作的主线,践行“人民公安为人民”的宗旨,提升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让民族团结进步之花在山水间“尽情绽放”。
奏响“产业兴旺”致富曲,铺就群众生活幸福路
立夏时节,广袤田野绘就生机勃勃。家住泗水乡周家村龙伟小组的龙维陆,从县城购置了一批农药化肥后,开着小车回到龙伟,把车停在了组里新建的停车场。站在海拔800余米的家门口遥望山脚,他笑了起来。
难以想象,高山上这块百余平米的停车场,在去年12月前还是一条蜿蜒的石板山路。
“多亏了蒙书记,住在高山上的我们,家门口也有了自己的停车场!”龙维陆高兴地说。
2022年,龙胜县公安局民警蒙基荣响应组织号召,来到周家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一河之隔,西有油茶基地,东有布尼花海梯田,北有“红军岩”红色研学基地,如何盘活现有的人和资源,让村集体腰包“鼓”起来,这是蒙基荣驻村后思考的第一件事。
蒙基荣依靠村党组织优势,根据整村规划和实际需求,以做优乡村旅游为主线,修建村组停车场、重建白面瑶寨寨门、修缮铁索桥、改造饮用水池……一个个增收项目、一件件民生实事在周家村落地开花。
未来,蒙基荣还打算将农事体验、红瑶民族文化等模块融入乡村观光度假,打造红色和生态康养特色旅游项目,为周家村旅游产业增加更多人气。周家村集体收入从最初的8万余元壮大到2023年的29.43万元,全村经济总收入突破1500万元。
“你做了多少事,老百姓都能看到,他们的幸福感和满意度取决于你为村里干了多少实事。”蒙基荣说。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进程中,龙胜公安机关广大驻村民警扎根基层,与各民族兄弟姐妹心手相牵、共同奋斗,以赤诚“警色”浇灌着民族团结之花。
坚守“尊重共融”理念,守护“百节之县”民族文化盛宴
“傣哩!忙农活时没空到镇上补办身份证,现在你们到家里来帮办,傣哩!”在瓢里镇六漫村,壮族同胞谭建学不停向派出所民警上门办证表示感谢。
“傣哩”是壮语“太好”“非常好”的意思。“金杯银杯不如群众的好口碑。”瓢里派出所所长秦向磊在这里耕耘七载,他说,要做好基层公安工作,就要当解决问题的“泥腿子”。
春播时节,秦向磊会卷起裤腿,下地帮着干活;秋收时,他就背着背篓到田地里,帮村民收辣椒、摘罗汉果。“村寨里的消息,都是在田里帮他们干农活时听来的。”秦向磊笑着说。
龙胜素有“百节之县”之称,少数民族地区警务工作最大的难点在于习俗与法理的平衡。“各个民族都有世代沿袭下来的传统,他们对此怀有深厚的敬意。在执行警务工作时,我们在确保社会秩序的同时充分尊重民族习俗。”秦向磊说,节日安保跟平时巡逻不一样,既要保证现场安全,还不能让大家觉得节日气氛被破坏。那怎么做呢?“他们唱歌我打鼓,他们喝酒我‘站岗’,说白了,就是得像个‘隐形的守护者’,让大家在乐呵呵的氛围中平安过节。”
正是在工作中坚守“尊重共融”的理念,龙胜公安民警成了辖区各民族村寨村民眼中的“自己人”。“我们经常遇到老百姓‘拦警车’的情况,拦下来的目的是问民警到哪儿去,能否顺路捎带一程。”秦向磊十分自豪。
在警民携手努力下,六漫村2023年获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近年来,龙胜县群众安全满意度排名全区前列,2023年安全感99.26%,全区排名第6,全市排名第2。
探索“双语”普法新路径,共奏民族团结和谐曲
“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5月10日早上7点多,平等派出所所长肖科奇往他负责的一个村委会警民联系微信群里发了两条语音,一条侗语、一条汉语,提醒村民注意遵守交通法规。对肖科奇来说,侗汉双语普法宣传已成为习惯,这得益于龙胜公安立足本地民族特色,将双语服务融进了服务全县群众的细枝末节中。
少数民族的普法要融入民族特色,才能更好地传播。龙胜公安组建少数民族“双语”普法小分队,培养能熟练使用少数民族语言的民警为“法律明白人”。同时充分发挥龙胜“寨老”特色文化,团结各民族和各村寨党员、护林员、网格员等队伍力量,扭转普法工作以往“事发”后亡羊补牢的局面,形成一项常态化的工作。
今年春节期间,针对预防电信诈骗普法工作,龙胜公安还将村里的老年人和未成年人作为重点宣传对象,通过讲解刷单兼职、倒卖游戏账号等常见骗局,结合县内真实案例以案释法,提醒群众提高反诈警惕性。
普法工作是否到位,还在于群众是否喜闻乐见。“农村里多是老人,平时很少用智能手机。”肖科奇说,以前贴在墙上的通告和发放的宣传资料,有的人文化水平不高,用传统普法方式效果有限。龙胜公安特地根据龙胜传统山歌特点,编写了一系列山歌,让政策解读、安全知识等不再只是生硬的文件内容,民警和村民们围坐一块,你一唱,我一和,一系列惠民政策在聊天中便能传达,打通了普法工作的“最后一百米”。
“肖所长,你看,这条短信说我中奖了,我一看就知道是诈骗。”指着手机上的信息,村民老伍得意地向肖科奇说。事实证明,这样的普法宣传老百姓听得进去。2023年,全县刑事警情同比下降30.93%,共306天110刑事“零警情”。
一幅幅警民鱼水情深的画面,正是龙胜县公安局因地制宜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的一个缩影。在龙胜公安机关的护航下,全县各族人民同顶一片天、同耕一垌田、同饮一江水、同建一家园,民族团结之花正粲然绽放。(曹长青、黄忠干、吴倩茜)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