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市国资委:以“廉”的成效赋能国企高质量发展

北海市国资委坚持把清廉国企建设作为推动国资国企做强做优做大的重要举措,把“三个机制形成全覆盖合力、三个聚焦实现多维度监管、三个融合助推高质量发展”贯穿到国有企业监督管理的各个环节,国企整体清廉度明显提高,廉洁文化建设特色鲜明,清廉国企示范引领作用显著发挥,有力推动了北海市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
三个机制形成全覆盖合力
完善责任落实机制。北海市国资委研究制定《清廉国企建设提质增效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谋划2024年清廉国企建设总体工作,清单式推进清廉国企单元的任务措施,不断健全完善清廉国企建设的责任体系、制度体系、机制体系和评价体系,将清廉国企建设纳入履行出资人职责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综合评议考核内容,提高清廉国企建设在年度党建工作考核中的权重,有力确保清廉建设工作在市属国有企业中全覆盖开展。
强化融合共建机制。加强与清廉机关、清廉社区和清廉家庭建设单元的协调,形成统筹协调、融合共建同步推进的机制。各企业党组织与所在社区街道党组织签订共建协议书,明确需求清单27项,联合开展清廉党课、廉洁宣传以及清廉文化进社区等主题共建活动10余次,进一步凝聚清廉合力,实现不同清廉单元的同频共振,有效扩大了清廉国企建设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落实“四责协同”机制。严格落实党委主体责任、纪委(纪检组)监督责任、党委书记第一责任和班子成员“一岗双责”的全面从严治党“四责协同”机制,推动四个责任主体同向发力。组织企业对党的十九大以来北海市使用财政性资金、国有资金等依法必须招标的339个工程建设项目进行自查自纠;认真抓好十二届市委第四轮巡察反馈市直国有企业存在共性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共完成62个问题的整改工作,清退违规发放资金7.56万元,制定完善相关制度20项。
三个聚焦实现多维度监管
聚焦国企经营管理。出台《北海市国资委监管提示工作规则》《北海市国资委监管约谈和通报工作规则》等制度,进一步推动国资监管工作融入日常、抓在平常、形成常态。依托北海市国资国企在线监管平台,对企业资产负债、营收利润等数据进行在线监控,实时分析经营管理状况,督促有关企业及时开展整改工作,为企业稳定发展保驾护航。
聚焦国企风险防范。制定出台市政府投资项目廉政风险预防流程,对政府投资项目实现全过程监督、全风险防范、全链条管理,全面加强企业项目招投标、工程监督管理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风险防控。进一步完善北海市国资国企在线监管系统功能模块,加快实现银企直联工作,目前已基本实现资金流水动态T+1监测模式。通过对超出负债警戒线、向黑名单对象支付等情况进行预警,有效控制企业负债率和交易风险。
聚焦国企队伍建设。推动制订《北海市直属企业领导人员管理实施办法》等制度文件,进一步完善国企干部队伍管理体系。依托“向海图强”学习工作坊,与北海市委组织部及相关职能部门联合实施“国资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学习”项目,把清廉国企与业务工作融合列入项目课题,运用行动学习的方法研究解决当前国企清廉建设工作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实现队伍建设与企业改革发展融合提升。
三个融合助推高质量发展
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结合新一轮国有企业深化改革行动,把清廉国企建设嵌入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每一个环节,把清廉国企建设工作成效切实转化为企业发展动能。北海市乡村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依托北海市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中心,打造“阳光交易·廉洁交易”平台,第一季度成交总金额660.6万元,完成线上挂牌项目25宗,挂牌总金额66.63万元;北海旅游集团有限公司结合智慧景区建设打造“清风伴旅”品牌,紧盯游客投诉处理、经营项目管理、员工服务质量提升等内容,不断提高管理服务水平,第一季度集团旗下银滩、老城、金海湾三大景区共接待游客527.12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190.74万人次。
与阵地建设深度融合。把打造清廉阵地作为推动清廉国企建设的重要举措,通过建设廉洁文化长廊和廉洁文化展馆、运用新媒体平台推送廉洁文化内容等方式,推动清廉文化进企业走深走实。依托主题党日、“国企大讲堂”等组织开展廉政学习、警示教育、典型案例分析等20余次,教育党员干部、企业职工1500多人次,帮助党员干部职工将清廉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与示范创建深度融合。以自治区清廉广西示范单位创建工作为契机,结合国企实际打造“阳光国企 向海先锋”1+7品牌,创建“8+N”个清廉示范点,充分发挥银投公司“清廉银投·智慧廉心”、城开集团“党建廉盟”工作站、供水公司“清润万家”等清廉国企品牌的示范带动作用,不断强化清廉国企建设的辐射作用。 (韦晓敏)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