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广西频道

名家荟聚龚州 唱响戏韵风华

2024年05月29日09:38 |
小字号

粤剧折子戏《七月七日长生殿》
粤剧折子戏《七月七日长生殿》

5月19-23日,“平南县首届‘粤响龚州’戏曲活动周”暨“5·23广西全民艺术普及月”活动在平南县文化馆、县影剧院接连上映,活动以歌抒怀,以舞传情,为群众献上一场场视觉与听觉双重享受的文化精神大餐。

夜幕降临,舞台上灯光璀璨,曲艺悠扬。戏曲家们勾好脸谱,戴上头饰,穿上服装,或水袖轻拂或龙行虎步轮番登上舞台,举手投足间挥洒自如,美态尽显,以古曲古调配唱民间传说、近代故事及现代文明新风。曲词情意绵绵,曲调婉转动听,锣鼓铿锵和谐,一个个原汁原味的文艺精品云集于此华丽上演,让群众看上了瘾,听着了迷,欢笑声掌声连连不断。

此次活动开设了“区内外团队曲艺联欢” “名家献艺及粤剧精品展演” “‘名家谈戏曲’科普讲座”“文艺演出”等环节。其中,“名家献艺及粤剧精品展演”活动预告发出的第二天,票就预约完了。当晚,平南县影剧院600多个座位无一虚席,大家近距离聆听古韵古调,细细品味着感受着传统戏曲的深厚底蕴。

陈女士带着孩子早早就来到了影剧院,“因为我对粤剧本来也有一点兴趣,而且我想带小孩来感受一下粤剧文化,让他从小就了解这一非遗的文化。”

活动邀请了国家一级演员梁素梅、陈强、钟玉坚,以及广东省阳春市粤剧团等一批区内外名家、优秀艺术团到平南来献艺、展演。他们与本土戏曲家联袂为大家展示了不同腔调的魅力。《帝女花》《七月七日长生殿》等粤剧曲艺中经典段落、折子戏先后上演。

阳春市粤剧团组建于1952年,是目前阳江地区唯一的国有专业粤剧团体、粤西首个受邀在京演出的国营粤剧团体,曾获得广东省委宣传部“五个一工程”奖,多次受邀赴新加坡等地演出。

在平南,粤剧是一张亮丽的名片。平南县的粤曲则在清光绪末年便成立有音乐社,一直延续至今。近年来,平南县政府和民间艺人的大力保护传承和发扬,2008年、2011年大安镇蝉联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粤曲)”。《大安印记》被评为“戏剧中国”2021年度优秀剧目线上展演优秀剧目。《飞兵奇沙家浜》参加广西桂东南四市粤曲邀请赛荣获一等奖。《勤劳创出致富路》《壮别》分别获第八届第七届全区基层群众文艺汇演三等奖。

国家一级演员、梧州市戏剧曲艺家协会名誉主席陈强表示对平南粤剧的赞赏:“平南在粤剧粤曲传承推广做得很好,各个业余的团体都做得非常好。”

作为岭南文化的瑰宝,粤剧是大湾区、两广文化同根同源最具代表性的艺术。近年来,粤剧家们亮起嗓子、舞起水袖用有特色、接地气的戏曲语言来讲好中国故事,创作一批批群众喜闻乐见、传递正能量的文艺精品,深挖粤剧曲艺文化的内涵,拓宽粤剧曲艺文化范畴,逐步形成特色文艺品牌,来展示传统文化的魅力。

国家一级演员、第9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广西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梁素梅在22日晚的展演上给大家带来粤剧折子戏《江姐》。在她看来,近年来粤剧得到了全国各地的欢迎,体现了广大群众对粤剧的认可和喜爱。

“现在我们还踊跃在舞台上,也是在激励年轻人,希望他们更加热爱粤剧,也更加努力。”梁素梅说道。

戏曲需要改革和继承,戏曲家们坚持培育新一代传承人,致力于戏曲的创新和发展,让戏曲再向高峰走。平南县通过推动全民艺术普及,探索文化志愿服务创新性可持续发展机制,拟塑造“粤西望邑繁花路”系列文化品牌活动之子品牌活动,进一步增强平南县的文化软实力,提升平南县的知名度。

陈强认为,随着年轻人的加入,粤剧也将迎来新的生命力。他说,要坚持守正创新,促进粤剧粤曲的新发展。(卢昱冰 刘佩林 莫舒华)

来源:平南县委宣传部

(责编:张芳、许荩文)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