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广西频道>>要闻

苦干实干为民办实事的好书记

——记广西平果市太平镇仰良村第一书记李鹏飞

2024年05月28日09:26 | 来源:人民网-广西频道
小字号

近日,走进广西平果市太平镇仰良村,一幅幅乡村振兴美好画面展现在眼前:一排排错落有致的小“洋”楼,一条条宽敞整洁的村路,一群群欢快的牛羊,田间地头村民们正忙碌着抓农时,场面一派繁忙的景象。

“李书记来到我们村,鼓励我们种桑养蚕,养猪、养羊、养蜂等产业,现在我们生活一年比一年好,我们很感谢他。”村民热情地说道。

李鹏飞,现年37岁,是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美术设计院辅导员。2023年5月,受组织选派到平果市太平镇仰良村担任第一书记。上任后,他以仰良村为家,视村民为兄弟姐妹,做农民的贴心人,干群众贴心事,全心解民忧,尽职尽责办实事好事,受到当地群众一致好评。

李鹏飞发挥自己特长,到太平镇袍烈村绘制乡村振兴主题墙绘。学校供图

李鹏飞发挥自己特长,到太平镇袍烈村绘制乡村振兴主题墙绘。学校供图

一丝不苟,摸清村情不叫苦

仰良村地处平果市边远的大石山区,是广西“十三五”脱贫村,全村12个自然屯793户、3151人,其中建档立卡脱贫户270户、936人,监测户36户、88人。驻村后,李鹏飞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一心想要改变仰良村落后的面貌。他开始走访每位群众家里,到田间地头走访调查,跟群众面对面交流谈心,深入调研。他利用2个多月的时间完成每户走访,之后,他完成村情调查报告,并制定帮扶工作方案和增收致富蓝图。

如何提高农村生活水平,这个问题自李鹏飞当第一书记以来一直在思考。但该村人多土地稀少,全是石缝窝地,过去以种植玉米为主,单一的主产难以让群众发家致富,有限的土地资源制约了群众发展生产。为了增加群众经济收入,李鹏飞经过多次实地考察,他认为该村种桑养蚕有“钱途”。他多次邀请市、镇两级有关部门至村举办种桑养蚕技术培训班,让全村群众掌握一至两门以上农村实用技术。

“去年李书记鼓励我种桑养蚕10亩,收入3万多元,现在已经发展到20多亩了,前天我卖了2张蚕,33元一斤,收入6000多元,现在还有一张正在吐丝……估计今年出栏不低于12批,稳拿6万元以上收入不成问题。”近日,在仰良村龙冲屯脱贫户黄光况家中,聊到种桑养蚕所带来的好处,他喜滋滋地说。

在仰良村的田间地头,随处可见翠绿的绿叶和群众忙碌的身影,目前正是村民引进第四批蚕苗养殖。此时在蚕房里忙着喂蚕的村民大都是脱贫户,过去主要靠外出打工,如今种桑养蚕尝甜头。

截至目前,该村种桑面积400亩,去年养蚕收入120多万元,有60多户脱贫户,依靠种桑养蚕走上致富。“由于种桑养蚕是一项‘短、平、快’项目,15天可出栏一批蚕茧,市场价格高,经济收入大,群众种桑养蚕尝到了甜头。”李鹏飞说。

为民办实事,解决群众饮水难问题

仰良村龙冲屯、更外屯有100多户500多人,由于地理的限制,该屯人畜饮水极为困难,遇到干旱时节,这两个屯的村民还要到两公里以外的地方去挑水。为了解决该屯人畜饮水难问题,李鹏飞和驻村干部组织村民四我寻找水源,通过勘查,在附近的山村,发现地下水源,李鹏飞立即向上级有关部门及太平镇人民政府反映,得到市水利局、乡村振兴局大力支持,市人民政府同意拨款20多万元。

他发动群众有力出力,有物出物,投入到人畜饮水工程。为了把好工程质量,李鹏飞做好质量监督工作。经过3个多月建设,终于建起50立方米的蓄水池,接上自来水管把水引到各家各户。该屯78岁的老人黄金耀高兴地说:“能喝上干净安全卫生的自来水,感谢党的好政策,感谢李鹏飞书记对我们群众的关怀!”

李鹏飞组织大学生“三下乡”,到蛋鸡养殖场体验生活。学校供图

李鹏飞组织大学生“三下乡”,到蛋鸡养殖场体验生活。学校供图

“蛋鸡”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

“过去我们村村集体经济,没有经济收入,这几年来我们村整合资金,选准原生态蛋鸡产业,‘蛋鸡’产业成了村集体经济增收致富的‘黄金蛋’,去年村集体经济收入30多万元。”李鹏飞高兴地说。

近日一大早,李鹏飞和村干部身穿“红马甲”来到蛋鸡高床养殖场大棚內,开始一天的工作——喂养蛋鸡和拾捡鸡蛋,包装工作。

蛋鸡养殖场内,高床一排排金字塔叠在一起,四层叠摞,用空间换取了土地,增加了养殖容量,形成了高叠蛋鸡模式,白色的羽毛,火红的鸡冠,站在高床上的蛋鸡,精神抖擞,看见饲养员进来,纷纷扭头观望,景象蔚为壮观。

“我们村蛋鸡养殖场,现有3000多羽蛋鸡,日产蛋近三千枚,销售途径为后援单位广西幼师高校,所以产品销路得到保障。”该村党总支书记黄红兵说。(王金旭、卢文忠)

(责编:陈露露、许荩文)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