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广西频道

全州县才湾镇人大:

建好基层立法联系点 当好民情民意“传声筒”

2024年05月17日09:33 |
小字号

近年来,全州县才湾镇人大大力推进基层立法点建设,通过筑牢立法“压舱石”、架起立法 “连心桥”、绘制立法 “全域图”等举措,让立法工作从前期走访调研、中期意见征集、后期立法实施效果评价等立法全过程实现人民民主,真正让立法工作面向基层一线群众,使得基层立法点成为基层选民参与地方立法的“直通车”、法治文化宣传的“主阵地”。

才湾镇人大工作人员介绍基层立法点建设经验。

才湾镇人大工作人员介绍基层立法点建设经验。

筑牢基层立法“压舱石”,夯实立法联系工作基础

建设一个基层立法点专业阵地。由桂林市人大常委会和全州县人大常委会领导现场确认,在才湾镇政府打造总面积超120平米的基层立法点,投入超40万元,完成基层立法点软件及硬件装修,并结合才湾镇政法小院一并打造,让基层立法点与司法、公安、检察院、法院等信息资源实现平台共享,提升基层立法点的实际运用效果。

建强一支立法联络队伍。由全州县人大常委会牵头,从全县检察院、法院、公安、司法、乡镇人大等系统抽派立法联系点工作人员,并由基层人大代表、基层选民、村委干部、学校老师等担任立法信息采集联络员,通过定期组织开展立法联络活动、深入基层一线开展立法及法治宣讲活动,让基层立法联络员真正在群众身边倾听群众意见,成为人民群众最好的“传声筒”。

建好一张基层立法联络网。在全县旅游行业人大代表联络站、镇级人大履职活动中心、村级联络站、村委、自然村、企业及企事业单位设立基层立法信息采集点,与高校、县法院、县检察院、县法学会、县级各职能部门等结成协作单位,在城乡建设与管理、环境保护、历史文化保护等方面开展基层立法工作,使得基层立法工作深入到村(社区)、学校、机关事业单位、厂矿企业、社会组织、人大代表之家等社会各处,形成点、面、片联动的联动工作格局。

架起基层立法“连心桥”,提升立法工作实际效果

办好一场群众基层立法信息采集联络会。充分了解基层群众诉求,先后组织在企业、社区、自然村等场地召开基层立法信息采集联络会20余场,充分吸收基层选民、村委干部及检察官、法官、律师等专业法律人士的意见100余条,为《桂林市禁止乱挖滥采砂石土资源若干规定(草案)》《桂林市红军长征湘江战役遗址遗存保护条例》、禁塑限塑立法调研工作等地方性法规提供了有效的建议意见,让地方性法规立法工作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

用好一张基层立法线上采集二维码。充分运用好全县的“智慧·全州人大”平台意见征集二维码、全州人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全州政法系统微信工作群、法学专业大学生微信群等线上平台,组织开展线上信息采集、线上问卷调查、线上互动接龙活动30余次,通过线上采集地方立法信息6000余人次,有效地通过线上不同平台渠道扩大了基层立法工作的宣传覆盖面,以不同方式采集群众呼声意见。

用好一部基层立法地方性法规。经过前期走访调研、中期意见征集修改、后期立法实施效果评价等完整步骤,推动《桂林市禁止乱挖滥采砂石土资源若干规定(草案)》《桂林市红军长征湘江战役遗址遗存保护条例》等地方性法规发布实施,并及时吸收地方性法规的精髓,将地方性法规真正运用到地方自然资源管理管护、红色文化遗址保护、地方文化发展等工作中去,真正助力地方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绘制立法普法“全域图”,形成立法普法工作合力

用好基层普法进校园活动。由基层立法联络员与派出所、司法所、学校等单位沟通合作,通过在全县中小学校举办“传承红色基因,汇聚青春力量”“普法知识进校园”等各类校园普法宣传活动40余场,受益人次超8000人,有力地提升了各级学生对地方性法规及法律知识的理解,在学生心中从小播种下依法守法的种子,有力地提升了法治化校园建设工作。

办好基层普法宣传活动。通过在公检法司等政法体系工作的基层立法联络员的积极组织,在全县中心广场、各乡镇社区等举办基层普法活动30余场,为群众现场发放《宪法》《民法典》《代表法》及地方性法律法规宣传资料5000余份,有力地提升了广大选民群众对法律和地方性法规的知晓程度。

发挥好基层立法点联络员的“传声筒”作用。用好才湾镇基层立法联络点24人工作队伍,在各类会议、各类宣传活动中广泛开展基层立法及地方性法规宣传宣讲活动,让基层立法点联络员成为地方性法规的“宣讲员”“传声筒”,并通过他们的发声培养出更多的基层立法“宣传员”,不断壮大基层立法宣传队伍,提升地方立法宣传实效。(刘正玲)

来源:全州县才湾镇人民政府

(责编:陈露露、许荩文)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