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响博白芒编品牌 做强乡村特色产业
博白县政协深化“产业振兴 委员行动”助推芒编产业高质量发展

广西博白县芒编工艺历史悠久、美名远扬,被广西列为“编织工艺品设计与制造特色产业基地”,并荣获“中国编织工艺品之都”“国家级出口竹木草制品质量安全示范区”等多个荣誉称号。2014年,博白芒竹编织技艺入选第五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近年来,博白县政协深化“产业振兴 委员行动”多措并举助推全县打响博白芒编品牌,做强乡村特色产业,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因地制宜,群策群力,为产业“聚势”
在深入开展“产业振兴 委员行动”中,博白县政协紧扣县委、县政府工作部署,紧密结合自身履职实际,立足产业发展需求,坚持因地制宜,结合芒编产业发展特点,开展加快芒竹编产业发展界别协商,听取部门和企业意见建议,提出13条有针对性的措施,得到有关部门的落实。博白县政府出台了《博白县加强财源建设扶持编织工艺品出口企业财政奖励相关规定》,加大对编织工艺出口企业的扶持力度。博白县政协以“服务员”的角色,组织企业成立“博白县竹木芒草工艺品商会”,“服务员”引领委员分别到每家芒编企业调研走访,让“芒编会长们”得以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服务员”还引导政银企合作,解决资金困难,解决生产中遇到的问题,让企业潜心做好经营。充分发挥佳裕、凰图等政协委员龙头骨干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部分企业利用互联网发展优势建立“互联网+”模式,实现国内国外双循环发展模式,产品远销欧美、中东、东南亚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2023年,博白县编织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37.85亿元,同比增长11.2%;外贸出口额12.33亿元,同比增长6.8%。2024年1—3月,博白县编织产业总产值达8.55亿元。
示范引领,牵线搭桥,为产业“铺路”
突出示范引领,推动走深走实。在深入开展“产业振兴 委员行动”中,博白县政协领导班子成员率先垂范,带队深入基层、深入企业调研,仔细了解企业所需所盼,着力在解决真问题、真解决问题上下功夫,广大政协委员主动担当芒编企业的“引路者”和“牵线者”,助推博白芒编发展提质增效、提档升级。将新民族编织工艺厂、佳裕公司、凰图公司、东美工艺、新和公司、尚丰公司等一批芒编企业打造为龙头企业,发挥带农联农富农示范作用,带动全县芒编业的发展。如广西博白县凰图工艺品有限责任公司是“公司+订单+庭院”企业,10多年来把“车间”建在农村,让群众在家里实现灵活就业,增加收入。目前,博白县有编织企业386家,采取“公司+基地+农户”合作模式,带动20多万农户就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加强联系服务企业,为企业牵线搭桥,拓宽芒编产业发展之道。定期组织企业参加广州交易会、全国工艺品交易会、法国法兰克福工艺品展等国内外会展,宣传展销优秀编织工艺品,让博白芒编名声远扬。目前,全县有58家编织工艺品企业获得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有82家编织工艺品企业获得编织工艺品安全质量认证证书;拥有“广西知名商标”6个、“中国知名产品”2件、“广西名牌产品”10件。
搭建平台,延伸履职,为产业“赋能”
博白县政协在深入开展“产业振兴 委员行动”中,充分发挥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的优势,以界别工作室为载体,组织委员走一线、深调研,将委员履职的触角延伸到基层,积极谋划和推动线上协商议政模式,扩宽协商议政渠道。今年3月,协助玉林广播电视台《玉事好商量》栏目组录制“打响博白芒编品牌 做强乡村特色产业”专题节目,节目播出后受到社会各界关注。
综合运用调研视察、民主监督、提案、社情民意信息等多种方式,紧盯芒编企业落地建设最关注最需求的问题,帮助找准企业发展的难点堵点,并联系多方参与协商研讨,统筹搭建用地、用电、用水、用气等要素保障部门与企业的协商平台,共同明确问题解决方案,协商推动项目前期工作落实。2023年以来,博白县政协共走访企业45家,收集意见建议53条,解决问题38个;县政协组织、政协委员引进或参与及合作投资项目(企业)23个,总投资额38.405亿元。(朱思)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