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化县古河乡丹桂村:
谱好“三部曲”奏响产业振兴“新乐章”
近年来,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古河乡丹桂村坚持谱好党建引领、资源整合、农文红旅融合“三部曲”,以党建之轴驱动产业振兴之轮,不断发挥基层组织引领、促进农民增收、助推农村发展作用,奏响产业振兴“新乐章”。
谱好“党建引领”主题曲,奏响产业振兴“红色乐章”。支部引领激动力。该村采用“党支部+合作社+基地+脱贫户”发展模式,由村党总支部牵头,利用帮扶村项目资金和社会捐助资金创建“党建引领”蜜蜂生态养殖示范基地。2023年蜂蜜产量达2000公斤,收入25万元,带动91人在家门口就业,激活老弱劳动力内生动力。示范带动聚合力。采用“党建+示范引领”带动模式,由党员代表和养殖能人带动种植养殖产业提档升级,不断拓宽产业类型,持续拓展农民增收空间。目前,共培育党员创业先锋6名,建成党员创业基地1个,党员带头创办专业合作社1个。积分管理添活力。采用“党建+积分制管理”激励模式,通过村级事务积分制管理,引导党员、群众通过参与村庄建设、卫生整治等获取积分兑换蜂箱、山羊、肉猪等,不断激发党员、群众发展产业的积极性。2023年共带动86户群众参与中蜂养殖,户均增收约1000元。
谱好“资源整合”奋进曲,奏响产业振兴“致富乐章”。盘活土地促流转。通过盘活土地资源方式,由党员示范带头签订土地流转合同,将全村小而散的“补丁地”“巴掌地”化零为整,解决用地难题。目前,共流转整合土地228亩,94户农户获得土地流转收入10.8万元,户均增收1148元。盘活资金促增收。通过整合涉农资金和帮扶捐助资金809万元,实施绿色蔬菜设施农业项目,建设豆角辣椒腌制加工厂、豆角钢架结构种植基地、育苗大棚等,加装水肥一体科学滴灌设施,发展豆角、辣椒、食用菌等特色优势产业,壮大集体经济和庭院经济。2023年绿色蔬菜设施农业项目产量达到60万公斤,产值达到200万元,带动41名老弱劳动力在家门口就业实现增收30万元,为村集体增收4.5万元。盘活资产促转型。利用闲置校舍建设游客服务中心、大化科技小院、红色研学基地,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实践教育,吸引中小学生来丹桂村开展研学教学活动。盘活村集体经济帮扶种养殖场,促进种养殖产业转型升级。全村集体经济项目9个,自主经营项目4个,均正常运行。2023年村集体经济收入19.4万元,同比增长94.41%。
谱好“农文红旅融合”交响曲,奏响产业振兴“幸福乐章”。红旅融合拓发展。依托覃道平烈士、覃国翰将军故里独有红色资源优势与生态旅游绿色资源优势,建设红色研学基地和绿色蔬菜种植基地,开展研学、农业观光、体验式采摘等旅游项目,带动农家乐、民宿发展。2023年丹桂村被评为自治区百镇千村生态特色文化旅游示范村。强化宣传拓客源。依托“智广乡村”小程序和村上文旅数字化线上平台大力宣传“农文红旅”旅游攻略,开发初心路上红水河“百里画廊”观景点,着力打造古河红旅融合示范区(丹桂片区)。年均接待团体游客约3万人次,农家乐营业额超3万元,村民增收1.3万元。数字赋能拓销路。依托实施粤桂数字农文旅计划,成立村级农文旅公司,引入腾讯公司,联合江苏村上文旅公司实施“为村共富数字乡村行动”,建立农产品体验空间和数字化线上平台,培养乡村农文旅公司CEO,打造“农文红旅数字乡村”。通过公众号、视频号、小程序等平台,线上销售蜂蜜、丹桂文创产品、特色农产品等,扩大农特产品销量,2023年线上销售额达30万元。(黄江亮)
来源:大化县委组织部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