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山好水出好茶
——广西以茶产业高质量发展赋能乡村振兴
在广西桂林市龙胜,村民在茶园里采茶。潘志祥摄
阳春三月,春意盎然,广西各地茶园全面进入春茶采摘期,茶农们趁着好天气纷纷走进茶园,在茶树间忙碌穿梭,绘成了一幅产业兴旺的“春日采茶忙”美丽画卷。
广西位于中国四大茶区的西南茶区,是茶叶的发源地之一。据《广西通志》记载,广西茶叶早在秦汉时期已有栽培,距今有2000多年历史,到唐朝的时候,已经非常兴盛。
温暖湿润、雨水充沛、光照充足……独特的气候环境,靓丽的山水风光,赋予了广西茶叶更多的生长可能。目前,广西的茶树种质多样性和收集数量排在全国茶树种质资源圃前5位,广西干毛茶产量连续5年进入全国前十强。2023年广西茶叶产量突破12万吨,综合产值约500亿元。
近年来,广西紧紧围绕打造千亿元茶产业的目标,先后出台多项指导性政策性文件,从资金、项目、科技、人才、市场、品牌等各个方面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升“桂茶”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
小小的一片茶叶,同时也印刻了广西万千茶农因茶致富的张张幸福笑脸。
桂茶展示。广西商务厅供图
以茶兴业
在广西,各地的名山大川,都孕育出了独特的茶叶品种。
三江侗族自治县地处桂、湘、黔三省区交界处,有着“高山云雾出好茶”的优越自然环境,是国际公认的“黄金产茶区”,所处纬度和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孕育出了“中国早春第一茶”——三江早春茶。
怎样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据了解,该县大力实施特色产业提质行动,以提高品质、打响品牌为重点,制定“三江早春茶”区域公共品牌团体标准,全力推动茶产业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目前,全县茶叶种植面积达21.5万亩,综合年产值86亿元人民币。
桂平市紫荆镇地处山区,岭多地少,拥有独特的山水资源,素有“荆山紫水”之称,是典型的“八山一水一分田”地形。近年来,紫荆镇充分利用本地山水资源的优势,念好山字经、写好水文章,因地制宜引进茶叶加工企业,大力发展生态产业。
“过去村民以种植杉木为主,至少需要15年才能砍伐,产值每亩五六千元左右,周期长、效益低。”紫荆镇小江村支书曾明子介绍,在以“企业+基地+农户”模式引进西山茶种植项目之后,村民通过土地流转租金、务工等方式,实现年增收2.5万元。企业带动当地群众参与种植150亩,每年按市场价标准收购茶青,并对原来种植900亩的古树茶叶进行保护和资源开发,进一步稳定群众种茶收入。
茶产业的不断壮大,吸引越来越多的企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参与茶种植,“小茶叶”培育成为助推农民增收的“大产业”。
六堡茶展示。广西商务厅供图
梧州六堡茶是广西发展千亿茶产业的“领头茶”,实现了从茶苗到茶杯全产业链标准体系的全覆盖,更与东盟相关国家的茶叶团体共同制订跨国团体标准《六堡茶斗茶规则》,在推进标准体系建设国际化的茶叶品种中走在前列。
2023年,“梧州六堡茶”品牌价值44.03亿元,在全国茶叶公共品价值排行榜中排第19名,首次突破40亿元大关。
村民展示采摘到的茶叶。潘志祥摄
以茶富民
3月5日,在贺州市昭平县南山茶海茶园里,采茶人双手如舞,将一片片茶叶装进茶篓里。当天,2024广西春茶暨昭平有机茶开采系列活动启动仪式在这里举行,标志着昭平县26万亩茶园正式进入采摘期。
“我在这里摘茶叶,一天下来有100多元收入,茶叶生长旺季,一个月下来也有上千元,够我家庭日常开支了。”正在茶园采摘的黄大姐笑着说。
2023年,昭平县干茶产量达2.09万吨,产值达24.39亿元,排名位居广西前列,茶产业全链条从业人员达12万人,人均茶叶单项收入超5000元,实现“一片叶子富一方百姓”。
不止在昭平县,作为“中国名茶之乡”——百色市凌云县有5.6万人从事种茶、制茶、售茶等,小小茶叶也成为群众增收的重要渠道。
据介绍,凌云县通过“茶酒基地+农户+合作社+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思路,由公司提供茶叶肥料和管护技术指导,茶农按照茶企提供管理技术管护好自己的茶园,或者把茶园交由茶企管理,农户可以到茶园采茶卖给管理茶园的企业。即解决农户在家管护老人小孩和务工问题,又确保茶企产品质量问题,实现了茶农和企业双赢,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兴业茶山。黄紫玥摄
玉林市兴业县山心镇是历史悠久的产茶区,盛产“兴业茶”。2022年2月,“兴业茶”上榜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产品,全年茶产业综合产值完成1.8亿元,带动1万多茶农增收致富。
不少外出务工而荒了茶山的村民开始返乡创业,30多岁的张新正是其中之一。他不仅考取了茶艺师资格证,还有积极运用电商平台推广“兴业茶”。“能在家门口与家乡的茶产业一起成长、腾飞,我们感觉很快乐!”谈起“兴业茶”的变化,他难掩欣喜之情。
相关链接:
专题:2024年广西“33消费节”暨桂品推介系列活动启动仪式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