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广西频道>>科教文卫

广西一对兄妹误食鼠药险丧命!广西医科大一附院争分夺秒抢救

2024年01月12日17:51 | 来源:人民网-广西频道
小字号

家属给医护人员送上锦旗以表感谢。王丽芳摄
家属给医护人员送上锦旗以表感谢。王丽芳摄

2023年12月31日,正是元旦假期,本是快乐的时光,但广西天等县一个家庭的兄妹俩却遭遇一场意外,因误食鼠药险丢性命。在危急之际,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护人员分秒必争、全力施救,终于将他们从死亡关头拉了回来。

突发症状,兄妹送医抢救

当日凌晨1点32分,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来了2名疑鼠药中毒的兄妹,哥哥13岁,妹妹9岁,很快经绿色通道紧急收入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

据患儿父亲介绍,12月30日下午17时许,在家中发现妹妹突发抽搐、呕吐,伴呼吸困难,立即送往当地医院就诊。1个小时后,哥哥也出现呕吐、精神差,随后抽搐、昏迷等症状。当地医院急诊科对2名患儿进行洗胃、催吐、补充维生素K1等初步救治后无好转,遂紧急转诊送来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根据家属描述,医护人员初步判断为鼠药中毒(杀鼠醚)。PICU立即完善相关抽血检查,并床旁行中心静脉穿刺术;血液净化部急会诊制定血液灌流方案,尽快启动血液灌流治疗。

确定毒素,千方百计寻药

然而,救治遇到了困难。因患儿以神经系统症状为主,无明显出血表现,医院检查均未见凝血异常,与杀鼠醚中毒症状不相符,无法确定鼠药成份。于是,PICU医师留取了患儿尿液及血液,紧急送往外院进行鼠药成份检测。当晚,尿液及血液毒物检测报告均提示氟乙酰胺阳性(+),确定为鼠药“氟乙酰胺”中毒。

氟乙酰胺中毒的特效解毒药为“乙酰胺注射液”,必须尽快使用,但该药仅广西工人医院有储备。PICU主任杨志勇便亲自与该院中毒科和药剂科联系,确认有药后,了解借药流程,并报备医务部。

当晚,距离2024年1月1日零点还有1个小时的时候,终于借回了乙酰胺注射液18支,立即用于兄妹俩,并继续血液净化治疗。

患儿康复,道出中毒实情

这期间,患儿曾出现横纹肌溶解、肺部感染症状,PICU杨志勇、韦丹、梁秀安、邓勇丽等专家团队,密切关注病情,先后制定了血液灌流、持续静脉静脉血液滤过、血浆置换等血液净化方案 ,以及机械通气、抗感染、床旁康复等综合治疗方案。

经过4天的积极抢救治疗,再次送检血液样本复测氟乙酰胺已转阴性。妹妹先苏醒,数天后哥哥也苏醒,顺利撤离了呼吸机,各项检测指标均正常,转普通病房儿科一病区观察。

后续,患儿清醒,妹妹道出了实情:妹妹捡到几块饼干,自己吃了一块,分给哥哥吃了两块,没想到这饼干却是含有致命的毒鼠药成分。

今年1月11日,妹妹康复出院,哥哥计划12日出院。出院前,患儿父母引领兄妹俩,一起来到PICU门口,向PICU医护人员致谢,并赠送锦旗。看到哥哥和妹妹完全康复,满脸微笑的稚嫩面孔,医护人员们无比欣慰。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专家建议,家长发现儿童误食毒药后,不论剂量大小、有没有不适症状,应迅速将患儿送往就近医院予洗胃、清除毒物及其它生命支持,同时尽早送往有条件的医院进行针对性地救治。

相关知识:儿童误食杀鼠药事件为何时有发生?

为提高诱杀老鼠的效果,家属通常会将鼠药涂抹在食物上,容易被儿童误认为可食用的食品进行食用,导致危险发生。儿童好奇心强,家长要引起重视,对大儿童可定期进行安全教育,提醒不明物品千万不要随意食用,对于小幼儿可将有毒物品放置在接触不到的位置,避免意外发生。(何慕兰)

(责编:许荩文、叶斌)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