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广西频道>>要闻

广西自然资源厅驻村工作队引进项目转化现实产能——

巴马山区“养”出一个个强村产业来

2023年12月30日18:38 | 来源:人民网-广西频道
小字号

在巴马勤兰村毛葡萄种植基地,驻村工作队查看毛葡萄长势。广西自然资源厅供图

依托深圳帮扶项目开展特色养殖、建设现代渔业产业园、引入生物科技公司……2023年以来,广西自然资源厅积极做好新一轮驻村工作队轮换工作,帮助厘清帮扶村发展思路,坚持做好“土特产”文章,成功“养”出一个个特色产业来。

因地制宜 生态优势与经济优势兼得

巴马瑶族自治县西山乡卡才村距离巴马县城约21公里,全村面积23.5平方公里,是巴马西北部的大石山区,发展曾一度滞后。

身处大石山区,产业该如何发展?一时间村民们在寻思着。很快,新一轮驻村工作队来了。经过实地调查走访,大家一致认为,应立足山区实际,开展多个项目的特色养殖业。于是,各光香猪养殖场、弄累香猪养殖场、弄累小谷鸡养殖基地建立起来并投入经营,如今,他们又引来深圳大鹏新区——“我在广西有个园”帮扶项目。

其中,弄累香猪养殖场于2017年9月开工建设,拥有香猪养殖小区猪舍600平方米,配套设施有管理房、集粪房、化粪池、道路硬化、水池等,总投资43.4964万元。2018年5月竣工并投入经营,服务卡才村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受益户数310户1279人。

在巴马,这样的帮扶养殖项目很多。

在子帽村小谷鸡养殖场,饲养员早早开始劳作,准备饲料、喂食、记录小谷鸡生长。“鸡舍附近建了蓄水池,这个水是自动抽上来的,平时早上起来首先把阀门打开,随后把饲料放车上拿来喂鸡,大概十点钟太阳出来就把鸡赶到林间晒晒太阳,晚上等它们回来就过来关门,平时去公司学习养殖技术,一个月3000元的收入,我很满意。”小谷鸡饲养员陆良现说。

子帽村养鸡场占地约32亩,共有13排鸡舍,养殖场因地制宜对小谷鸡进行散养,养出来的小谷鸡成活率高、疾病少,其肌肉紧致、无腥味、口感佳。其模式是由公司提供鸡苗、养殖技术,活鸡出栏时由公司统一出售。“子帽村依托‘公司+村集体+经济能人+农户’的方式运营,现在养殖场内有6600羽鸡,这批山地鸡可为我村带来约2万元的集体经济收入。明年我们将扩大规模。”燕洞镇子帽村支书黄小磨说。

通过不断探索与创新,子帽村将传统的生态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在保护生态的同时,增加群众收入,在实现生产、生活、生态效益“多赢”的致富路上大步前进。

产业强村 把项目建设转化为现实产能

子帽村前,灵岐河水清幽幽,像一条绿色飘带缠绕在一座座青山下。该怎样利用好这一自然优势呢?

2023年以来,巴马瑶族自治县燕洞镇以创建国家农业产业强镇为契机,建设巴马燕洞现代渔业产业园,大力发展现代渔业。瞅准这一机遇,子帽村驻村工作队积极推动“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这一产业发展模式落地,充分发挥企业联农带农作用,带动村集体、农民群众实现增收致富。

“目前已投产育苗池6个、育苗厂房2座、高位池87个、源水池7座、启用尾水池4个、仓库2座、办公楼2座、养殖员宿舍4座、综合展厅1座。”巴马燕洞现代渔业产业园的项目经理赵翠淑介绍,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预计年产成鱼2387吨、粗淡水鱼类种苗5326.4万尾,可实现产值1.26亿元。

巴马燕洞现代渔业产业园的建设,不仅为当地群众带来了稳定的土地流转收入,实现户均年增收2000元以上,也提供了饲养员、保洁员等一批就业岗位,让村民们实现在家门口就业。

下一步,子帽村集体将通过出资购买鱼苗、饲料、合作管理等方式参与圆池养鱼,企业则负责技术指导及产品销售,村集体投入部分按折价入股参与收益分红。

人无我有 推动原有特色产业发展

2023年以来,广西自然资源厅加大帮扶指导力度,推动传统特色产业升级发展。

在西山乡,卡才村加快了香猪养殖基地和小谷鸡养殖基地产业转型升级,通过招租公告引进有意愿的养殖企业进驻开展养殖。勤兰村、戈贤村将蜜蜂养殖基地交由专业合作社代养,两村共养蜂160箱,累计年收获蜂蜜800余斤,收入达7万元;在燕洞镇,岩廷村积极谋划百亩油茶产业发展,为茶油合作社发展壮大做好准备......

截至目前,广西自然资源厅帮扶联系的村集体经济项目共有49个,其中在运营项目47个、正在建设和改造的项目1个、待运营项目1个。(范雁阳)

(责编:伍迁、许荩文)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