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川县团委:以“1+2+3”模式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

自县域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开展以来,共青团陆川县委员会通过打造“1+2+3”模式,与法院、教育系统、妇联等部门同心协力,联动社会组织共建社会支持体系,有力促进广大青少年成长发展,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开出陆川“良方”。
打造一个阵地,切实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陆川县团委围绕切实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这一目标,以“青年之家”为主阵地,推动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成员单位充分履职,形成强大合力,整合相互资源,打造“点对点”项目,每年组织开展法治宣传进校园活动20多场,通过寓教于乐、现场互动问答、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覆盖青少年10多万人次。同时,创新活动形式,深入开展青少年法治教育,通过情景剧、法制讲座、有奖问答、学生社团表演等活动形式,增强青少年的法治观念,提高青少年的自我保护意识,护航青少年健康成长。
依托“两条手臂”,线上线下扩展宣传影响力。陆川县团委大力开展普法进校园活动,强化线下“手臂”,利用学校团队活动阵地,依托全县各级学校共青团组织和少先队组织,以“五四”、“六一”、法治宣传日、国际禁毒日等重要节点为契机,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团队日活动,经常性组织普法进校园活动,对在校学生进行各类普法宣传教育,覆盖全县22万名在校学生。同时充分利用团属新媒体资源延伸线上“手臂”,依托团属新媒体“陆川共青团”微信公众号、抖音、微博,推送普法宣传教育文章112篇,总阅读量达7万多次。
抓好三支队伍,建立专兼职普法工作队伍。陆川县团委建立以县区、镇、村、学校四级团干部为主的普法“嫡系队伍”,各级团干部带头参与普法,把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普法宣传教育作为围绕中心服务党政大局的重要工作,以“主题团队日”、“团干讲党团课”、“青年讲师团”、团干部驻点联系为载体,线上、线下为团员青年、在校学生、社会青少年讲授了100多场次党团课,各项普法宣传活动覆盖全县4万多青少年群体。依托司法部门、心理咨询师为主的志愿者普法“社会队伍”,依托全县实名注册志愿者,在全县范围内常态化开展青少年普法志愿服务活动。把闲散青少年、农村留守儿童、服刑人员未成年人子女等3类群体作为重点工作对象,做好点对点服务管理和预防犯罪工作,为青少年提供专业法律咨询和心理咨询。建立以西部计划志愿者、青年志愿者协会、返乡大学生为主的普法“兼职队伍”,通过“西计划部志愿者、返乡大学生+青少年+校园”方式,让志愿者们深入校园,充分发挥其才能,共同参与青少年普法宣教。(明思思、宋慧慧)
来源:共青团陆川县委员会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