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新时代壮美广西建设全过程
桂林漓江碧波荡漾,两岸青山叠翠,北海的红树林郁郁葱葱,白鹭翱翔,钦州三娘湾白海豚和船只追逐嬉戏……八桂大地,处处是美景,一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面。
7月17日至18日,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引发广西各界热烈反响。近年来,广西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广西生态优势金不换”的嘱托,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新时代壮美广西建设全过程和各领域,筑牢南方生态安全屏障,全力以赴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雨中的漓江风景美如画卷。人民网 付华周摄
保护好广西山山水水
近日,漓江风景名胜区综合执法支队五大队教导员刘小红和执法队员乘坐“二郎神”号执法艇,从阳朔县的杨堤码头到九马画山景区开展巡查。在这如诗如画的漓江精华段工作,刘小红直言并不轻松。
刘小红表示,他和同事深知保护漓江、保护桂林山水责任重大,不敢有丝毫懈怠。让人感到欣慰的是,从每天巡查的情况来看,漓江两岸破坏山体和植被的行为没有再发生,群众保护好漓江生态环境成为自觉行动。
为保护好母亲河,桂林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进漓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及广西漓江生态综合治理示范项目;实施漓江水源林保护,沿岸美化绿化净化亮化……通过这些措施,漓江治理实现了由乱到治到好的转变。
2022年,桂林市将4月25日设立为“漓江保护日”,在全国率先建立健全公安系统生态环境保护机制,建立完善漓江流域生态保护补偿试点机制,推进漓江风景名胜区核心区新建项目全线退距300米。
漓江点点滴滴的变化,折射在实实在在的行动上,也映照在沿江群众的笑容里。随着漓江生态环境的修复提升,漓江沿岸,以往靠种养、捕鱼维持生计的原住村民,纷纷吃上了“旅游饭”。
“漓江更美了,游客的游江体验感越来越好,大家都说漓江的绿水青山让人流连忘返。我们在家门口就能挣到钱,幸福感越来越强。”桂林市阳朔县兴坪镇兴坪村村民罗侧林满脸笑容地说。
阳朔县委书记周彦表示,该县始终坚持生态保护优先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坚决当好保护桂林山水的“二郎神”,将保护漓江、保护桂林山水作为首要政治责任,拓宽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路径,为子孙后代留下山清水秀的生态空间。据介绍,漓江保护经验已连续两年获得国务院通报表扬。7月21日,阳朔县入选广西申报第七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三个县区名单。
漓江的变化是广西坚持系统治理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广西加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不断补齐绿色发展短板,让八桂大地的天更蓝、水更清,全区环境质量状况不断改善并保持全国前列。
“南宁蓝”常驻广西首府。人民网记者 严立政摄
五年间,广西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由2018年的91.6%提升至2022年的95.1%。2022年,地表水水质优良比例达100%,全国排名并列第一。森林覆盖率达62.55%,排名全国第三。近岸海域水质优良面积比例居全国第二。
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厅长陈亮表示,目前自治区、市、县三级全部设立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建立自治区14名领导分片包干督导机制,构建起大生态大环保格局,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和稳生态促转型攻坚战,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切实保护好广西的山山水水。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盛夏7月,在钦州市灵山县旧州镇平陆运河马道建设现场,一边是繁忙的施工现场,一边是生机盎然的边坡植被,已建设并绿化好的边坡共计3.32万平方米,像巨大的绿色毛毯盖在运河两岸。
平陆运河集团广西平陆运河工程建设指挥部工程部部长朱伟平介绍,项目将“通航、治水、复绿、造景、循环”等理念贯穿于设计、建设和运营全过程,不断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
“钦州水域有鳗鲡生活,每年冬季和早春会在钦江河口区形成一年一度的鳗苗汛,鳗苗溯河而上,到钦江索饵、肥育、生长,成熟后又进行降河生殖洄游。”朱伟平介绍,为了让鳗鲡、斑林狸、豹猫、赤腹松鼠等野生动物“原住民”留得下、住得好、能繁衍,项目力求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运河沿线设置了鱼类增殖站、鱼道、陆生动物通道,打造36个生态涵养区,并加强沿线陆域古树名木保护。
航拍平陆运河马道枢纽施工现场。华宇晖摄
而在南宁市良庆区大满村小满坡,每年4月至10月,栖居竹林间的白鹭成群结队、翩跹伴飞,水里觅食、林中嬉戏,呈现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画卷。
“为了让鹭鸟能留在村里,我们自发成立了护鸟队,把护鸟写进了村规民约里,整村的人现在爱鸟、护鸟的意识非常强。”大满村护鸟队的队员陆明念介绍,如今小满坡的鹭鸟已经达到上万只,种类也越来越丰富。
南宁市良庆区委书记陆广平表示,建设美丽中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目标。近年来,良庆区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大力践行生态文明理念,在护住一方好山水的基础上,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现如今,水清、岸绿、天蓝、景美的良庆,已逐渐成为各类动植物的“安乐窝”。
在世界长寿之乡浦北县的陈皮产业园陈皮展陈馆内,刚刚建成的标准化陈皮仓储内,恒温保护的陈皮展示着“一两陈皮一两金,百年陈皮胜黄金”的美好愿景。
浦北县50年大红柑老树依然枝繁叶茂、硕果累累。张良基摄
馆外的种植园,数百棵30年至70年树龄的大红柑在核心示范区生机勃发,呈现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壮美画卷。
浦北县委主要负责人表示,该县注重处理好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关系。全面释放生态效益红利,提升“两山”转化质效,走出了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
良好的生态环境,让八桂大地珍稀野生动植物生机勃勃。近五年,广西发现植物新种50余种,陆生野生脊椎动物新种136种。另据有关部门统计,2022年,广西近岸海域发现并识别出布氏鲸52头,中华白海豚389头;东黑冠长臂猿种群数量发展到5群33只;白头叶猴数量由20世纪80年代的300多只增至1400多只,获评“生物多样性100+全球典型案例”。
筑牢我国南方生态安全屏障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广西生态文明建设。2021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到广西考察调研时强调:“广西生态优势金不换,保护好广西的山山水水,是我们应该承担的历史责任。”
广西牢记总书记的嘱托,积极调动各方资源,筑牢我国南方生态安全屏障。
近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保护修复的实施意见》,重点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参与以政府支出责任为主的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聚焦重点领域,激发市场活力,围绕构建“一屏两核一带六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格局,加快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筑牢我国南方生态安全屏障。
强化法治保障。2022年以来,广西遵循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保护的系统观念,充分发挥司法审判职能作用,不断加强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力度,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2022年,广西壮族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审结各类环境资源案件10040件,判处生态修复金7627万元人民币,补种复绿45万平方米,增殖放流10万尾鱼苗。
强化环境要素保障。2022年,广西出台实施加强生态环境保障助力经济稳中求进12条措施,全力打好“稳生态促转型攻坚战”。审批建设项目环评文件3979个、总投资1.19万亿元。“世纪工程”平陆运河顺利开工。绿色环保产业链引进项目350个,合同投资总额2770亿元。积极推进向海经济发展战略,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调整方案》。
陈亮表示,在此次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健全美丽中国建设保障体系。统筹各领域资源,汇聚各方面力量,打好法治、市场、科技、政策“组合拳”。近年来,广西先行先试,联动各方,出台系列政策措施,加快美丽广西和生态文明强区建设。
记者从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了解到,目前,广西已建成自然保护地223个,生物多样性丰富度居全国第三位,红树林面积位居全国第二位,在国家生态安全和生态文明建设战略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
作为我国南方重要生态屏障和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广西更加着力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切实加强生态保护修复监管,拓宽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路径,为子孙后代留下山清水秀的生态空间。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