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江:“四治”融合构建基层治理新格局

近年来,环江毛南族自治县通过实施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全力助推乡村振兴,坚持自治、法治、德治、智治“四治”融合,最大限度整合社会各种资源、动员社会各方力量,着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基层治理新格局。
建立村级法官工作站,调解矛盾纠纷促和谐
“我们中南村成立了全县第一个村级法官工作站,开展调解工作,有专业的法官来帮助我们,肯定能更好地解决问题,还可以给村民宣传更多的法律知识。”环江下南乡中南村党支部书记谭文专说。
下南乡围绕构建“平安和谐下南”“法治下南”,通过与环江人民法院合作,成立下南乡中南村村级法官工作站,采取“2+N”工作模式,即由一名法官、一名书记员+N名调解员(包含村干、人民调解员等)组成,制定了矛盾纠纷源头化解工作机制,每月进村开展一次现场办公,免费提供诉前调解、巡回开庭、法治宣传等司法服务,确保基层矛盾早发现、早调处,严防矛盾纠纷扩大化,促进乡村和谐发展。
目前,该县共建立了下南乡中南村、川山镇社村村、驯乐苗族乡山岗村等3个村级法官工作站,将司法服务延伸到基层末梢,形成基层矛盾纠纷多元预防化解合力。
实行爱心积分兑换,培育乡村文明新风尚
“设立爱心超市主要鼓励大家多做好事,村民可以通过义务清理卫生、邻里互助、参加集体活动获得积分,用积分到超市兑换日常生活用品,同时也能推进乡村文明。”环江长美乡长美社区党支部书记廖炳律说。
长美乡通过制定《积分管理制度》《运营管理工作制度》《积分兑换及物品发放工作制度》等管理制度,推行文明实践积分卡制度,在内容上,同时设置加分项和减分项,加分项细化到见义勇为、家庭成员参军、献血、考入一本院校等“正能量”行为;减分项则包括破坏人居环境、扰乱社会治安、邻里纠纷等“负能量”的不良行为。在分值评定上,通过村委评议进行核定登记,为“积分换物”提供凭证依据。
截至目前,该县已建成13个乡(镇、街道)一级志愿服务“爱心超市”,村(社区)级志愿服务“爱心超市”6个、屯级1个,有效激发群众共创文明新风。
构建网格化管理,织牢基层治理一张网
“自从我们可爱村实行网格化管理之后,现在村民有什么事情都会发在网格群里,能在群里解决的,不需要村民跑村里,能在村里解决,不需要村民跑到乡里。”环江大安乡可爱村党支部书记莫冬永高兴地说。
大安乡通过建立“行政村党组织-片区党支部-党员中心户”村级组织体系,将全乡划分7个村级网格,196屯级网格,配备196名网格员。建立党委统领、支部引领、党员带领的三级网格乡村治理包抓机制,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引导党员积极参与疫情防控、社会治理、安全生产等各项重点工作,截至目前,共主动解决群众身边问题500多个,共同营造疫情不进村、矛盾不出村、事故不发生的良好局面。
近年来,该县全面推进“建格、管格、用格”建设,织密织牢织细基层网格,按照区域划分,构建三级党建网格,将县城区划分为104个网格,11个乡(镇)135个村(社区)划分为2559个网格,覆盖2518个屯(小区),切实推进网格化工作走深走实,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韦知秀、韦苇)
来源:环江县委组织部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