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广西频道

田林县抓实非物质文化活态传承成效明显

2023年06月14日08:53 |
小字号

今年春节以来,北路壮剧一直在田林乡村密集上演,100多个村先后举行的“吼敢”“回娘家”“祭瑶娘”等民俗活动,丰富了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特别是5月举办的田林2023年壮剧艺术节,其间的特色美食农产品展销、招商推介、经济高质量发展研讨、桂滇黔三省区县(市、区)壮剧艺术展演等活动,进一步激活了传统民族文化的生命力,实现了非物质文化从“活”起来到“火”起来。这是田林县持续挖掘资源,丰富载体,打造平台,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的一个缩影。

田林县是“中国壮剧之乡”。2006年,田林北路壮剧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0年,田林被中国少数民族戏剧学会命名为“中国壮剧传承研究基地”;2014年文化部授予田林“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壮剧)”;2016年广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授予田林“广西特色文艺之乡(壮剧)”;2023年田林县北路壮剧入选国家乡村振兴局公示全国第一批“一县一品”特色文化艺术典型案例。目前,田林县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49项,其中国家级非遗1项、自治区级非遗9项、市级非遗12项、县级非遗27项。

田林相继出台了《壮剧传承发展扶持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暂行)》《壮剧剧本创作扶持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试行)》等文件,为业余剧团提供发展资金,扶持壮剧剧本创作,保障壮剧文化的健康发展。现有县剧团1个,农村业余剧团120余个,演员约4000人,常年活跃在城乡。创作的《瑶娘》《耍夫妻》《九品官办宴》《感恩》等获自治区肯定精品剧目,剧团曾多次被云南、贵州、南宁等地邀请前往交流演出。其中精品剧目《九品官办宴》荣获中国首届博兴国际小戏艺术节优秀剧目奖(金奖)、《感恩》获第八届戏剧类二等奖、《耍夫妻》今年5月在武汉参加第三届全国戏曲(南方片)会演,获得现场观众好评。

“非遗”传承,从娃娃抓起。田林县组织编撰出版《壮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广西田林壮剧教程》等书籍,2008年以来,田林县实施“非遗”进校园工程,各中小学校吸取壮剧所弘扬的真善美营养,把传承北路壮剧、瑶族铜鼓舞、壮汉族山歌等融入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纳入音乐课程教学,编创少儿壮剧健身操作为中小学生课间操,在全县推广教学。县第一小学开设壮剧班,举办壮剧课后服务,全校每个孩子带一把扇子,每天早上和课间跳壮剧操。田林高中、县初级中学、乐里镇中心校、利周乡中心校、潞城乡中心校等教会学生壮剧台步、花扇舞等壮剧及壮剧舞蹈基本功。

田林县充分发挥境内岑王老山、“西林教案”遗址、岑氏宗祠等景区的桥梁纽带作用,在附近乡镇利用业余农民剧团常态化推出一批“非遗”项目与旅游融合、具有独特艺术观赏性的舞台节目,还将增设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区以及相关的器具、手工制品的展示体验区域,生动地展现非物质文化遗产,努力为实施文化旅游强县目标增辉添彩注入活力。此外,田林县还以举办田林壮剧艺术节为契机,通过“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等方式,挖掘、保护和发展传统文化,丰富“壮族祭瑶娘”“销正月”“吼敢”“龙圩节”等节庆民俗活动的内容及形式,持续打造文化品牌,探索民俗文化与节庆产业共同发展之路,大胆开拓文旅发展新路径,推动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冉俊彪)

来源:田林县委宣传部

(责编:庞冠华、许荩文)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