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广西频道>>要闻

桂林:“一村一辅警”给乡村社会治理带来新变化

2023年05月09日17:34 | 来源:人民网-广西频道
小字号

村辅警开展调解工作。桂林市公安局供图
村辅警开展调解工作。桂林市公安局供图

漓江河静静流淌,哺育一代又一代的桂林人。在这片土地上有1684个行政村,数百万人生活在乡村。乡村生活平安是幸福的前提,在桂林乡村除了美丽的风光,还有独具特色的“一村一辅警”机制,这犹如社会治理的“神经末梢”被激活,点亮了乡村平安幸福新生活。

村村有了村辅警

上午8点,阳朔县兴坪镇大坪村委村辅警曾广利,开始了一天的工作。连日来,他忙着引导群众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大部分群众还是很配合的,但村里有少数群众不懂反诈APP是怎么回事,“我的手机不用安装的,骗不到我的”,村辅警曾广利被群众拒绝了。

在准备了一些案例后,曾广利再次上门对群众做工作。一个多小时里,曾广利讲案例,还用自己的手机给群众看被骗的例子。“安装反诈APP后,里面的来电预警功效可有效拦截可疑来电、可疑短信或可疑诈骗APP的安装,能够智能识别骗子身份并提前预警。同时,在用社交软件转账时,反诈APP能够自动核实对方身份的真实性,防止财产损失……”这么有用!看了这些,群众这才恍然大悟,很快在曾广利的指导下装好了反诈APP。

忙完了这里,曾广利又赶往另外两户群众家中,听说这两家人最近因为起房子有了矛盾,他准备去调解……

这是一名普通的村辅警的日常工作状态。在桂林1684个行政村,每天都有村辅警在为群众办着“小事”。2021年以来,桂林市公安局紧密围绕“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建设主线,以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创建活动为牵引,以提升“打防管控治”实战效能为目标,全面推进“一村一辅警”专项工作,建立“一村一辅警”机制。

村辅警围绕“九大员”工作职责(治安防范员、信息收集员、人民调解员、义务消防员、法制宣传员、交通劝导员、禁毒帮教员、为民服务员、生态环境保护员),发挥“人熟地熟”的优势开展工作,成了基层治安防控的排头兵。

“一村一辅警”是桂林平安乡村建设的亮点。自“一村一辅警”政策实施以来,在化解矛盾纠纷、开展法制、反诈宣传,降低农村治安警情、农村交通警情等方面都起到了特殊的作用。截至目前,全市“一村一辅警”开展巡逻防控1.93万次、宣传教育2.1万次、交通疏导4467次、开展护学岗2924次、为群众办实事1744次、化解矛盾纠纷219起、开展生态巡查1.6万次等。一个个的数据,背后都是群众收获平安的生动的故事,是公安部门牢记宗旨、服务百姓的使命担当。

鸡窝渡的“新变化”

桂林加快打造世界级山水旅游名城。让世界认识桂林,总有一条路是从桂林的乡村出发。近年来,桂林加大乡村建设,加快文旅融合,村庄变景区的案例并不少见。特别是阳朔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先导区,乡村成为景区,“一村一辅警”工作也在阳朔有了先进经验。

阳朔县鸡窝渡村,道路干净整洁,路两旁盛开的三角梅好不热闹,还有小桥流水,仿佛公园一般。村民还把各自的家训“晒”在家门口,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太美了,真羡慕这里的村民,居住环境比小区还要好!”游客悠闲漫步于此,总能听到这样的称赞声。

这样的变化让很多村民过去想都不敢想。鸡窝渡村就在遇龙河边上,村里170多户600多人。“这里的农民大多都在从事旅游相关的行业,村民的收入水平并不低,但村里的面貌却真的让人不好意思说。”村民徐文通是本地人,他说过去房前屋后到处是垃圾,村里遍布杂乱的猪栏、牛栏,到了下雨天污水横流,夏天的时候苍蝇满天飞。改造后的鸡窝渡旅游民宿发展飞速。民宿酒店有40余家,每年接待游客1000多万人次,境外游客80余万,然而新的问题也来了。矛盾纠纷多、物品丢失案件频发、监控盲区多等。旅游服务无小事,一次暖心的服务,展现了一方水土上人们真情善意的民风民俗,“一村一辅警”的机制在这里再次发挥了作用。

2023年1月2日,广东一游客刘女士在鸡窝渡一家民宿入住。因酒店没有停车位遂将车停在旁边的停车场,没有留意“停车收费”字样,待第二日其欲取车时,停车场老板村民莫某向其讨要35元停车费,刘女士认为不应该收费,后产生矛盾纠纷,双方争吵激烈,村辅警王燕斌得知情况立即前往调解。经努力,酒店帮刘女士支付停车费,双方达成和解,矛盾成功化解。

2023年1月25日,大年初四,鸡窝渡游客爆棚,海南游客张先生一家三口来到万景码头游玩,因人多拥挤,其6岁小孩不小心走散,在寻找了二十多分钟无果之后,张先生无奈之下便向正在巡逻的村辅警王燕斌求助。王燕斌一边向所里汇报,一边仔细询问张先生一家活动轨迹,再通过查看码头视频,经努力最终在工农桥桥头发现了张先生小孩,张先生一家对村辅警王燕斌感谢再三,溢于言表。让心灵与山水同美,阳朔警民用行动在诠释。

据了解,鸡窝渡村“警宿驿站”于2019年10月建立,是阳朔县城关派出所创建“枫桥式公安派出所”中服务民宿行业发展的一个驻村工作站,派出所服务窗口前移点之一,也是立体化防控体系建设的一个支撑点。

“警宿驿站”在民宿企业相对集中的村庄开展治安防控、纠纷化解、服务企业和服务游客等工作,确保“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警宿驿站”联合阳朔县民宿协会,在周边民宿酒店抽调20名党员志愿者负责村庄及周边景区治安巡逻、法制宣传、报警救助等工作,提供场地为过往游客提供休息、避雨、手机加油等服务。“警宿驿站”在鸡窝渡村主要干道、道口建立“村屯天网”,并结合民宿酒店监控,鼓励村民家中安装监控。目前,辖区视频监控基本全覆盖。至今,共调解矛盾纠纷60多起,调解成功率达100%。阳朔“一村一辅警”工作在鸡窝渡有生动实践,阳朔“样板”先进经验远不止于此,“数字化”改革成为标杆。 走进阳朔县公安局“和平”创新实验室,机器人讲解员小创开始介绍:尊敬的各位领导,大家下午好,欢迎大家莅临阳朔县公安局检查和指导工作……

“和平”创新实验室建立于2021年6月,是阳朔县公安局为村辅警量身打造管理平台,它是联合科技公司创新研发“一村一辅警”“朔安”管理系统,可将村辅警“九大员”工作职责,数字化模拟植入“朔安”平台,促使实现县局、派出所(大队)工作任务下派精量化、掌握情况动态化、收集成果数据化。同时,利用“朔安联动指挥移动终端”将村辅警巡逻防控在线化、可视化。阳朔114名村辅警利用自己的脚板加“朔安”的面板,已经在治安防范、矛盾排查、生态环保、交通宣传等9大方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朔安”使用1年多以来,村辅警已经在平台上记录了超过15万条工作日志,阳朔正在用特有的方式感受辖区社会的各个角落和百姓的喜怒哀乐。坚持科技创新,推动一村一辅警工作机制插上信息化“羽翼”,这是数字化中最特色的先进经验。

目前,阳朔还推动落实“四个一”的建设,即:打造一个所,即阳朔镇派出所,实现派出所工作业务数字化、内务管理数字化、服务群众数字化;打造一个队,即应急处突大队,实现大队警力巡逻路线数字化、可视化;打造一条路,即蟠桃路-抗战路-十里画廊,实现交通道路管理数字化、智能化;打造一片街,即西街景区,实现景区人流管理数字化、应急处置预案模块化。创新“朔安”管理平台,以“面板+脚板”“数字+警务”的模式,强力推进“一村一辅警”暨“网格化”管理工作,“一村一辅警”工作阳朔“样板”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全阳朔县114名辅警两年来共为群众和游客找回走失孩子、钱包遗失、上门办理相关证件等热心好事1635件。2022年,阳朔县实现了矛盾纠纷、警情案件、公共安全事故“三下降”和安全感满意度“双提升”。

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截至目前,全市“一村一辅警”开展巡逻防控1.93万次、宣传教育2.1万次、化解矛盾纠纷219起、开展生态巡查1.6万次……

“一村一辅警”的成效是显而易见的。村民喜欢村里有辅警,群众也想要成为一名辅警。正如辅警曾广利所说,“穿上警服的第一天起,我就感觉到自己肩上的责任使命,警服一穿就代表着公安的形象。我要兢兢业业做事,为辖区群众服务。”据统计,目前为止,桂林市在社区警务平台注册的辅警人数为1766名,注册率105%。一种机制想要常态化地运行下去,离不开科学谋划。桂林市“一村一辅警”机制从筹建到落地,确保了方案政策明确到位,后勤保障支撑到位,组织构架搭建到位。在桂林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一村一辅警”确保了“七个有”:办公有场所、出勤有装备、巡查有车辆、采集有工具、工作有台账、管理有制度、奖惩有办法。

现如今,在桂林全市范围内,“一村一辅警”警务机制除了阳朔的创新先进经验,还有:秀峰分局在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进一步推进辖区内河流、内湖的“河湖警长制”,由村(社区)辅警牵头开展日常巡查;灵川县局将驻村警务室与交通劝导站合署办公,充分发挥“两站两员”作用,开展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进一步填补农村道路交通管理力量不足……全市各级公安机关形成了具有桂林特色的“一村一辅警”专群结合、群防群治、多元参与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全市公安机关将不断推进“一村一辅警”机制建设,夯实基层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根基,助力桂林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建设,让人们期待一个更美丽、更文明、更平安、更幸福的桂林成为现实。(周文琼、刘传勇)

村辅警在村里开展日常巡逻。桂林市公安局供图
村辅警在村里开展日常巡逻。桂林市公安局供图
村辅警走村入户了解社情民意。桂林市公安局供图
村辅警走村入户了解社情民意。桂林市公安局供图
民警余和平介绍“朔安”系统。桂林市公安局供图
民警余和平介绍“朔安”系统。桂林市公安局供图
(责编:周雨乐、许荩文)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