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广西频道>>广西要闻

协同攻坚破改革难题 系统集成增改革实效

——广西评出2022年度改革攻坚十佳成果

2023年04月27日10:21 | 来源:广西日报
小字号

  2022年是广西“改革攻坚落实年”,各地各部门精心组织实施系列改革攻坚事项,聚焦关键问题、聚力协同攻关、加强系统集成、强化督察问效,涌现出了一批改革攻坚成果。根据自治区党委深改委工作部署,自治区党委改革办组织开展全区改革攻坚优秀成果评选,经自主申报、初步筛选、社会投票、专家评审、集体研究等程序,以创新性、先进性、难易度和经济社会效益等为主要评判标准,从全区181项改革攻坚成果中评选出2022年度改革攻坚十佳成果,现予以公布,以扩大改革典型示范引领作用,推动全区上下凝心聚力强改革合力、协同攻坚破改革难题、系统集成增改革实效,为奋力开创新时代壮美广西建设新局面提供强力支撑。

  建成全国首个智慧人社联合创新实验室

  打造改革集成“样板间”

  (南宁市)

  南宁市与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信息中心签约共建全国首个“智慧人社联合创新实验室”,实验室设在南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聚焦企业所需、民生所盼,构建“政府主导、企业参与、科研协同”工作机制,引入数字新技术、区内外优质企业、广西大学等科研院所,实行企业化管理、项目化推进、集成化创新,建成以区块链打造的“24小时信用确权”民生服务生态链、以人工智能布局的“24小时智能自助”服务终端、以大数据搭建的“24小时监测预警”智能监控平台等多个“智慧人社”新应用新场景。其中,实验室推出的“免申即办”服务累计兑现援企稳岗等各类补贴近18亿元,2022年以“免申即办”为原型的“免申即享”服务写入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指导意见。

  构建四大支撑体系集成

  推动六堡茶产业绿色高效发展

  (梧州市)

  梧州市充分发挥六堡茶原产地、原种茶、原工艺优势,构建四大支撑体系集成推动六堡茶产业绿色高效发展。一是构建政策规划体系,推进“一盘棋规划+一揽子政策+一系列标准+一站式服务”,推动六堡茶产业链条化发展。二是构建要素集成体系,创新“茶中有林、林中有茶、林茶共生”的立体生态经营模式,推动六堡茶产业规模化发展。三是构建科技赋能体系,建立“产学研”优选适种品种机制、非遗传承人名录体系、关键技术专家攻关机制、智慧茶业发展体系等,推动六堡茶产业标准化发展。四是构建利益联结体系,建立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茶农和茶企利益联结机制,推进茶文旅康农商多业态深度融合发展模式,推动六堡茶产业品牌化发展。2022年,梧州六堡茶综合产值超160亿元,区域公用品牌价值37.64亿元,获评2022中国茶叶最具品牌传播力品牌。

  率先实施药食同源改革

  推动玉林成为全球最大香料集散中心

  (玉林市)

  玉林市为破解药食同源商品不能以食品用途从广西通关,造成市场在玉林、进口在外省的困局,在全区率先实施药食同源改革。一是明确进口商品品种29种、进口主体为非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实现进口通关条件限制的历史性突破。二是建立进口通关便利机制,商品可从广西任意口岸通关,时间由15日缩短到平均3日,最快货到放行,实现通关口岸选择便利化。三是出台企业监管制度,严明商品用途禁区,不留弹性空间,有效防范药食同源商品生产经营风险。四是制定扶持政策体系,通过“阶梯奖补”激励企业做大做强,培育香料产业发展壮大。全区改革从试点到全面铺开的两个“首单”进口均落地玉林。2022年,玉林市中药材和香料进出口额同比增长34.1%。建成全球最大香料集散交易市场,国内80%、世界2/3以上的香料都在玉林集散。

  集成改革创新赋能工业高质量发展

  (钦州市)

  钦州创新工业发展模式,集成改革创新赋能工业高质量发展,获得国务院第九次大督查通报表扬。一是创新全产业链构建机制,推行“全链式”招商、“链长制”服务、“智能化”管理、“低碳化”升级模式,构建五条千亿级产业链。二是创新项目全要素保障机制,深化供地、融资、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三是创新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机制,率先实施承诺制全覆盖、云上评标、跨省通办、极简审批等试点,形成超百亿元重大工业项目逐月开竣工局面。2022年钦州市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1981.8亿元,同比增长27.8%,增速排名全区首位。

  创新推广“牛脸识别+”

  赋能畜牧产业高质量发展

  (崇左市)

  崇左市聚焦畜牧产业在活体抵押、风险保障、应用推广等方面的一系列堵点难点痛点问题,创新推广“牛脸识别+”,科技赋能畜牧行业高质量发展。一是推行“牛脸识别+保险”模式,开发肉牛养殖电子保险,破解活体承保理赔难。二是创新“牛脸识别+保险+贷款”模式,开展肉牛保单质押贷款业务,破解活体信用融资难。三是建立“政府+牛脸识别+农户”体系,建设直补管理系统标杆。四是创新“猪脸识别”投入使用,扩展牲畜运用品类,破解技术运用品类单一难题。“牛脸识别+”技术应用以来,累计已完成约112万多头牛的数据采集和承保,承保农户达9.14万户次,累计提供风险保障约110亿元,赔付2.85万头牛,累计赔款超2亿元,受益农户2.33万户次。

  创新践行“三个工作法”加快平陆运河开工建设

  持续推动高水平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

  (自治区党委办公厅)

  自治区党委办公厅立足参谋辅政、统筹协调、督促落实职能,创新践行“三个工作法”持续推动高水平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一是创新实施“项目攻坚”工作法,强化项目为王,服务党委领导大抓项目、抓大项目,坚持任务项目化、项目清单化。二是创新实施“问题导向”工作法,总结梳理问题清单,服务党委领导深入平陆运河等项目一线实地调研,服务出台系列工作方案和支持政策,持续补齐新通道建设短板。三是创新实施“上联下扶”工作法,加强向上争取,抢抓国务院出台纲要契机,推动建立常态化的区部对接制度,高频次组织拜访国家部委和央企国企,用好省际协商合作联席会议机制,积极争取国家和有关部委、通道沿线省份的大力支持。2022年圆满完成北部湾港集装箱吞吐量700万标箱、海铁联运班列7000列、南宁机场国际货邮吞吐量“保4争6”等全年目标任务。

  改革创新自治区高层次人才认定工作

  (自治区党委组织部)

  自治区党委组织部着眼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对自治区高层次人才认定制度进行改革优化:一是扩大认定范围,将认定范围扩大到我区所有类型企事业单位全职聘用或柔性引进的人才,以及创业人才和自由职业者。二是强化经费支持,将生活补助、购房补助、科研补助经费支持范围覆盖所有层次引进人才,并结合实际提高相关标准。三是改革柔性引才政策,向用人主体充分授权,改革经费补助方式,提高便利化程度。四是完善人才服务保障政策,针对高层次人才比较关心的职称评审、子女教育、配偶安置、医疗保障等问题,结合实际给予最大限度保障。五是设立“自治区人才发展专项资金”,每年自治区财政拟安排资金6.5亿元,专门用于保障包括引进培养高层次人才在内的人才队伍建设。

  打造对接实施RCEP货物通关新模式

  (自治区商务厅)

  自治区商务厅(口岸办)围绕高质量实施RCEP和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建设,聚焦RCEP货物通关需求,打造对接实施RCEP货物通关新模式,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口岸畅通。一是牵头建立贸易畅通工作机制,精准调度确保口岸运行不间断、货物运输不掉线。二是创新货物交接模式,建立重点货物快速通关机制,形成友谊关、东兴口岸陆路主通道和浦寨越南农产品快速通关通道、水口汽车出口通道等专业化通道相结合的跨境口岸枢纽体系。三是深化国际口岸合作机制,与越南签署口岸通关合作框架协议,推动中国—新加坡“单一窗口”合作,支撑广西外贸逆风翻盘,由2022年一季度同比下降27.3%回升至同比增长11.3%,超额完成全年任务,广西口岸保畅通工作获国务院肯定。

  创新重大项目用地保障新机制

  助力稳住经济大盘

  (自治区自然资源厅)

  自治区自然资源厅实施一系列超常规政策举措,创新服务保障、用地审批、监督管理机制,千方百计做好重大项目要素保障工作。一是完善支持政策举措,实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过渡期规划政策“双轨并行”,推动出台32条“松绑+创新”举措,充实稳住经济大盘“工具箱”。二是健全服务保障体系,建立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自治区、市县人民政府、建设单位“三方联动”用地保障机制和重大项目用地“分级分类”服务保障机制,确保项目落地企业“少跑腿”。三是深化建设用地“三级联审”改革,将县、市、自治区逐级会审机制,调整为三级同流程审查、不见面审批,优化营商环境跑出“加速度”。四是创新监督管理机制,探索建立重大项目用地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研发并启用自治区重大项目用地服务监测“一张图”系统、重大项目用地管理App,实现数字赋能治理“新模式”。2022年,全区获批建设用地5.05万公顷,同比增长317%,其中86个重大项目获国务院批复,涉及投资金额6000亿元,总用地达4.12万公顷,获批项目数、总面积均位居全国前列。

  推进广西茧丝绸产品技术性贸易措施

  应对机制改革

  (南宁海关)

  南宁海关为切实破解广西茧丝绸产业基础薄弱、技术含量不高、易受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影响等难题,改革政策统筹、进度统筹、效果统筹,提升广西在全国乃至全球生丝贸易中的话语权。一是以产业为基础,向海关总署推荐广西茧丝绸企业进入全国技术壁垒交涉应对重点企业库,实时掌握技术性贸易措施影响动态,构建技术性贸易措施立体应对体系。二是以项目为载体,建立技术性贸易措施跟踪、分析、通报评议和应对一体化的工作机制,健全完善应对国外茧丝绸技术性贸易措施的长效机制。三是以技术为先导,联合科研院所、龙头企业开展前瞻性研究,创建生丝检验在线数据库百分位分级方法,推动茧丝绸产业向纵深发展。四是以“制度+科技”为手段,开发茧丝绸供应链开放服务平台、质量监测大数据处理平台,实现茧丝绸质量在线远程问诊、原料质量溯源、货物防伪、智能识别、物流定位、跟踪溯源等功能,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2022年广西茧丝绸产品出口货值1368.8万美元,同比增长100%,科技成果推广示范应用产生经济效益累计超过50亿元。

(责编:庞冠华、陈露露)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