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广西频道>>要闻

“小积分”兑换“大文明”

——马山县“积分制”爱心超市助推清廉乡村建设显成效

2023年02月27日16:54 | 来源:人民网-广西频道
小字号

白山镇合福社区积分超市兑换。马山县委宣传部供图
白山镇合福社区积分超市兑换。马山县委宣传部供图

近年来,马山县积极推广运用“积分制”“清单制”“数字化”等乡村治理典型方式,将乡村基层治理各项事务转化为数字化指标,对村民日常行为进行评价形成积分,鼓励村民以实践换取积分,以积分兑换商品,积累一定积分给予相应精神鼓励或物质奖励,形成一套有效的激励机制,推动乡村移风易俗,让文明乡风走进千家万户,以“小积分”兑换“大文明”,助力清廉乡村建设。

目前马山县11个乡镇已全部建设“积分制”爱心超市,全县共20多家,建设数量排在全市前列,获赠物资折合人民币达15.4万元,为全县乡村振兴提供强大动力和支持,得到上级领导和群众的一致好评。

建立“积分制+数字化”乡村治理长效机制。马山县印发《马山县推行乡村振兴文明实践积分卡制度工作方案》,由县委农办牵头,政法委、农业农村、乡村振兴、文明办等部门按职责分工,积极联动协调配合抓好落实,指导各行政村(社区)合理设置积分标准,按照积1分等于1元人民币(或由各村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的标准,积分与物品价值匹配的原则,将移风易俗、组织建设、教育培训、环境卫生、遵纪守法、勤俭节约、志愿服务、消防安全、诚实守信、尊老爱幼和民族团结等日常生活中的共性表现作为每一个村民的基础分,基础分共计100分;将村民参与本村乡村振兴、乡村产业发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乡村治理等重大事项以及获得各级奖项和重大立功表现作为加分项目,获得表彰奖励的按国家级50分、自治区级30分、市级20分、县级10分、乡镇5分、村级3分予以计分;将违反村规民约、参与黄赌毒等违法犯罪行为作为扣分项目,从1分到10分设置不同内容的扣分分值。村民们可通过实体积分卡、微信平台登记等方式,获得“爱心积分”,由村(居)委会积分评定工作组落实定期公示制度,建立积分台账,积分管理流程科学,积分兑换程序规范,严格审核把关,确保公开公平公正。建立“积分制+数字化”长效运行激励机制,激发村民内生动力,充分调动乡村治理工作中村民参与的热情和积极性,引导村民在家庭美德、勤俭节约、人居环境整治和乡风文明建设等方面作出贡献,获得精神和物质奖励,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新格局。

探索“村规民约+爱心超市”乡村治理创新模式。马山县指导行政村(社区)通过群众代表会议等形式,在广泛征集群众意见、公示公开、村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的基础上,完善村规民约,明确党和政府鼓励倡导良好风尚、推进移风易俗的加分标准,以及违法违纪、违反村规民约行为的扣分标准,严格执行村规民约,有效破除红白喜事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等陈规陋习,倡导婚丧嫁娶“简办、新办、不办”,倡树勤俭节约、遵纪守法等乡风文明新风尚。选择热爱公益事业、有经营能力、有闲置面积的“小卖部”“便利店”,通过共建共管方式建设“爱心超市”,采取“示范引领,以点带面,全县铺开”的有效举措推行“积分制”,目前全县11个乡镇已全部建设“积分制”爱心超市。“爱心超市”配有至少一名专职管理人员,专门负责爱心超市的日常管理、积分的日常登记、物资的日常发放等,确保爱心超市长效运行。“爱心超市”采用积分制兑换为主、超市化运作为辅的运营管理模式,“积分制”爱心超市的推广,成为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新着力点、支撑点和结合点,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服务村民群众和社会各界参与乡村振兴文明实践的新平台,促进乡村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升。2022年以来,全县已为村民兑退换商品折合人民币2.65万元,兑换额度、群众参与率逐年递增。

建立“政府撬动+社会捐赠”乡村资源整合机制。 县委农办主动作为,发挥牵头抓总的作用,协调纪检、组织、宣传、政法、工商联、民政、农业农村、乡村振兴等部门积极参与、广泛宣传,提供资源支持,推动“积分制”有效推广普及,指导各乡镇充分挖掘、整合本辖区行政资源、市场资源、社会资源,不断完善和扩充兑换物品的目录和数量。通过村集体经济组织收入,各级组织、爱心企业、社会捐赠等方式多元化、多渠道筹集采购资金,2022年以来全县已获赠物资折合人民币达15.4万元,其中里当瑶族乡雅联村的“爱心超市”获得市委办公室、南百超市、宾阳周六福、第一书记等爱心捐赠的物资共计折合人民币达6.1万元,为全县各乡镇获赠金额最多的“爱心超市”。全县“爱心超市”物品根据村民日常生产生活需求采购,包括牙膏、牙刷、毛巾、洗衣粉、花生油等家庭生活用品,全面推行“政府撬动、爱心捐赠、积分补贴、居民收益”的积分兑换模式,确保建立起可持续发展、稳定可靠的长效保障机制。马山县的“积分制”爱心超市记录着村民们的善行,大家在传递爱心的过程中,实现了乡风文明教育与实践的良性互动,进一步激发农民群众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乡村文明实践中的主体意识、责任意识,破解“等靠要”,提振“精气神”,汇聚乡村振兴强大动能,进一步提高基层治理能力,推动了乡风文明与社会和谐,为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撑。(韦洪泉)

(责编:庞冠华、许荩文)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