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广西频道>>要闻

传统村落焕新颜

——探访广西博白县新田镇亭子村老屋屯

2022年12月16日21:56 | 来源:人民网-广西频道
小字号

博白县新田镇亭子村老屋屯新貌。冯茂总摄

走进广西博白县新田镇亭子村老屋屯,亭子村党支部书记黄娟正带领着村民建凉亭、装水车、清理杂物,一派乡村振兴的热火朝天景象。

老屋屯自开展乡村振兴工作以来,全面启动了农村三清三拆和建设美丽乡村工作。在黄娟的积极带动和感召下,村民纷纷响应,积极投工投劳,踊跃捐款捐物,主动参与净化家园美化乡村的活动,掀起了乡村风貌提升改造的建设高潮。 

老屋屯2015年就被评为广西第一批“传统村落”,2019年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黄娟向我们介绍说:“我们村屯外出工作和经商的人比较多,他们都十分关心家乡的建设和发展,都时常思念家乡的百年老屋。我们村党支部利用亲人们节假日返乡念亲之机,宣传动员乡贤为家乡发展出谋献策,参与家乡美化建设,成立村屯乡贤理事会,营造尊重乡贤的浓厚氛围。把乡贤的才智特长、人脉优势充分利用起来,实施引老乡、回故乡、建家乡活动。” 

在老屋屯,有很多座上百年的老宅,都显现着一种古老的沧桑美。对这些有着悠久历史的古建筑,村民都十分自觉地保护起来,做到修旧如旧,尽量修复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现在开展乡村风貌提升改造,只是在这些“古典美”的基础上,增添一些“艺术美”的元素。 他们在村口改造小山景区,做一个悠闲凉亭,架一座小桥和装一轮水车,让农村真正有“小桥流水人家”的乡村风韵,让叮咚流水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灵动的气息。 

黄娟告诉我们,“开展乡村振兴时,村民不计赔偿和报酬,自觉投工投劳。但我们拆了一些破旧危房后,当时大家还没有信心去做全村的规划建设,不知道怎么开展乡村风貌提升改造。后来,我们就租了班车组织几十位村民外出参观考察,我们去了福绵区十丈村、那卜镇双竹村、石茅村、名六村参观,并邀请了凤山镇峨嵋村第一书记刘雨壹来帮忙规划设计。后来规划了村落的微景观、微田园、微菜园和微果园,特地规划设计了村口这个凉亭观景台。去年刘功强、刘振望、刘功辉、刘瑜等乡贤老板捐款6万多元,今年乡贤老板共捐了15万多元,他们非常踊跃,为了咱们的乡村振兴慷慨解囊。”

老屋屯经历了几百年的风风雨雨,染尽了数百载的沧桑斑斓,依然那么气势恢宏,依然那么耐人寻味。古楼城墙,青砖灰瓦,黄土石灰;客家围屋,聚族而居,便利生活,便利防御。古民宅镶嵌于六进古宗祠和古厅堂之间,山环水抱,相得益彰。村里遗存的三口神奇古井,现在还可以饮用。厅内的天井地面还留下当年用石子打造的八卦阵图。厅堂前面的地坪院子现在还完整地保存着古代旗杆基座。这就是博白客家人用勤劳和智慧、用心血与汗水打造传承下来的传统村落。

这个传统村落现居住150户,600多人,外迁发展数万人。自明末清初以来的几百年间,经过十几代人的努力打造,建筑风格独特,蕴含了独特的客家民居文化、广府文化、农耕稻作文化和岭南文化。这里钟灵毓秀,地灵人杰:古时曾有举人三人,秀才三十多人,黄埔军校毕业任军团长一人。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恢复高考以来,进入北京大学、中山大学及各地重点高校深造的有一百多人。村民们历代秉承勤劳俭朴、耕读传家、兴学重教的良好家训,为国家社会养育了大批可用之材。 

寻芳无需跋涉远,此处即是桃花源。身心俱在溪流边,处处都是水云间。老宅依山傍水,古色古香,匠心独具,别有一番韵味。航拍的屋背后山,百米高空形成的影像,似一头躺卧的犀牛,牛头低垂在村口的小河边,呈现“犀牛饮水”状态,形态逼真;池塘边上,一只天然石蛙跃出水面,酷似“金蟾望月”之形,栩栩如生。在这里,可以让你欣赏田园的秀美风光,领略老宅的质朴古韵,体验廊檐的曲径通幽;在这里,可以让你感受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融于一体的无限神奇,让你感受到乡村风貌改造之后焕发的勃勃生机。(冯茂总)

(责编:伍迁、叶斌)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