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大力推动工业振兴 奋力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工业企业扩大产能存在问题协调会议。桑碧玉摄 |
桂林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坚持做优传统产业、做强主导产业、做大新兴产业、做实特色产业,突出抓好企业服务、创新引领、重大项目和园区建设等工作,奏响了新时代工业高质量发展强音。获评“2020年工业振兴先进单位”“2021年产业振兴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发挥政策杠杆 优化服务促企发展
从减税降费到金融支持、从消除发展痛点到改善营商环境……近十年来,桂林密集送出了一系列“大礼包”,制定出台系列举措,不断强化政策引领支撑,提振发展信心,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蓄力。
为全力做好企业服务,出台《市领导联系服务重点工业企业工作方案》,开通“惠企通”服务平台,设立“966011”24小时服务热线,搭建企业问题协调解决快速反应通道。开展“一企一册”服务,基本完成6大类15项服务月活动内容中的5大类13项;有效协调、推进平钢高压线路改迁、深科技用工、漓泉不动产登记等38家重点企业共52个问题;联合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支持力度,截至今年7月底,全市“桂惠贷”投向工业企业金额76.25亿元,共惠及1236户市场主体;在全区首创组织开展人才链、产业链“双链融合”行动,积极为企业发展引才、留才;联合桂林市生态环境局在全市率先建立共同推进桂林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经济高质量发展协调会商机制,联合服企更高效。
强化项目带动 融入新发展新格局
发挥名城优势全力推进“三企入桂”,先后引进华为、比亚迪、深科技、美亚迪等知名大企业大项目落户桂林。在全区率先实施园区企业投资项目“双容双承诺”直接落地改革,40余个项目通过“双容双承诺”实现提前开工建设。组织开展工业项目审批流程再造,开辟工业项目快落地、快审批、快开工“绿色快捷通道”。华为科技城、深科技智能制造(手机)生产基地、比亚迪汽车城、中国中药产业园、平钢生产线技改项目等一批重大工业项目加快建设及竣工投产,为桂林市工业发展增添强劲发展新动能。
结合自身资源及产业发展优势,突出抓好园区建设,全市初步形成了市属三大园区、四个工业重点县、五个生态功能区县各具特色、差异发展的“345”工业发展新格局。持之以恒抓特色产业园建设,高新区信息产业园、经开区华为信息产业合作示范区、高铁园机械装备制造产业园、荔浦市光电科技产业园、灌阳岭南黑白根石材文化产业园等一批特色产业园初具规模。平乐县工业集中区获得广西智能制造产业园荣誉称号,荔浦市工业集中区获得广西轻工园荣誉称号。
坚持创新引领 推动工业发展谱新篇
大力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鼓励企业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核心技术和产品。桂林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出台了《桂林市工业企业突破发展推进方案》系列政策,助力桂林“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截至目前,桂林市已累计培育中化桂林、光隆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15家;海威、电力电容等自治区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83家,均排全区前3。今年8月初,工信部公示第四批专精特新“小巨人”名单,桂林市7家上榜,占全区31.8%,排全区第1。
持续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十三五”期间,新增中化桂林等2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自治区级企业技术中心18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30家;国际线缆、光隆科技等自治区创新示范企业18家。大力推进两化融合、智能制造与绿色发展。经开区获评国家级绿色园区,君泰福电气等8家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南药股份等14家获评自治区绿色工厂。
工业兴则经济兴,工业强则百业强。桂林市工业和信息化局通过加快推动工业振兴高质量发展,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工业特色化集群化发展,不断推进工业振兴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桑碧玉)
![]() |
桂林电器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的特种薄膜生产厂房。桑碧玉摄 |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