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池市人民医院“组团式”帮扶凤山县人民医院成效初显

为进一步提高县域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水平,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河池市人民医院“组团式”帮扶凤山县人民医院。通过三个月的全面帮扶,帮扶工作成效初显。
高位推进抓全局,构建组团帮扶“新格局”。一是“一盘棋”抓谋划。组团医院党政领导班子高度重视,强化对受扶单位的组织领导,全面加强凤山县人民医院人才、技术、学科等核心能力建设。二是“一张图”干到底。帮扶队员任相应学科业务主任,制定帮扶计划,定期总结反馈,持续动态纠正既往诊疗陋习。三是“一把尺”抓督导。医院主要领导定期到帮扶点开展督查,加强指导督导和跟踪问效,强力落实帮扶效果。帮扶队员帮助开展的7个特色专科建设,2022年6-8月总诊疗人次23413人次,同比增长24.89%,手术例次535例,同比增长加11%。同时,推广了新技术、新项目8项,开展了教学讲座35次、教学查房98次。
解放思想抓建设,筑牢管理运营“主阵地”。通过盘活现有医疗资源,逐步推动形成“小病在基层,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发展格局;补齐受援医院服务“短板”,帮助新开设业务科室,引进多项新技术、新项目;解决输出医院医护人员因职称晋升需要下基层实践问题,通过直接参与行政管理和技术把关,培养一批既懂管理又懂医疗更懂基层情况的复合型人才;确立学科发展方向,进一步细分临床亚专科,做到精细化管理。通过搭建医疗救治互联互通平台,减少基层群众看病就医成本“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制度落地见效,并依托输出医院,实现“基层检查、上级诊断”,让群众少跑腿,群众在基层就诊,诊疗收费更低、医保报销比例更高、个人自付更少,群众就医更省钱。
注重内涵促提升,打造优质服务“风向标”。帮扶工作队为进一步改善凤山县人民医院就医环境,优化门诊功能分区,将门诊二楼作为集门诊诊间、门诊雾化中心、门诊儿童理疗为一体的儿童治疗中心帮扶工作队着力为受援医院,培养一批“带不走、留得住”的骨干医疗人才,帮助受援医院提升诊疗能力、提高管理水平、加强人才队伍建设。2022年6-8月,药占比(门诊24.62%,住院25.73%)、医疗服务占比(门诊24.09%,住院36.70%)、平均住院日5.58天。药占比门诊同比下降7.5个百分点、住院同比下降6.19个百分点,医疗服务占比门诊同比增长9.25个百分点、住院同比增长4.78个百分点,平均住院日下降1.22天。
在今后的帮扶工作中,河池市人民医院将继续严格按照“组团式”帮扶工作要求,充分发挥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单位在医疗、科研、教学等方面的强大综合实力,带动当地医院管理、人才培养、学科建设水平的全面提升,让老百姓在当地就能够享受高质量医疗服务和技术。(刘彦君 韦秋萍)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